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6-05-30徐志兴
徐志兴
摘 要:设计出基于匹配高中地理课堂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相关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活动;组件;教学设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合作式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落实到每一幅图上,充分利用教材里已有的图,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通过马航失联,各方合作“寻找马航M370遗迹”的主题合作活动进行教学。
三、图文编码策略
采用分类(Classfy)、选择(Select)、策略(Tactics)、线索(Clue)的CSTC法,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学习内容进行编码。
四、学习策略
采用图像(Image)概括(Summarise)比较(Compare)例证(Illustration)预测(Foresee)的ISCIF法,引导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原理规则学习。
五、主题活动
寻找马航M370遗迹
情境导入:2014年,马航公司的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且已确认坠毁,各国合作寻找该飞机遗迹。
组件1:联合国气象、海洋专家组
教师:马航事件后,联合国成立专门的海洋、气象专家组进行分析研究各大海区的海洋水文。
讲述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即为洋流。
教师:请各专家代表汇报:寒、暖流的定义?
学生: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组件2:各大区域的专家组:中低纬度海区附近国家、中高纬度海区附近国家、北印度洋海区附近国家
各大区域国家分成3组,都为协助寻找马航客机残骸的专家组,且得到联合国气象、海洋专家组送来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试图探索马航M370残骸在每个大洋的漂流情况。
分别探讨: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教师:显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纬度不同海区和不同纬度同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学生:联合国气象、海洋、各区域国家达成共识,研究得出飞机残骸的运动方向。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对于本区域洋流状况情况,汇报飞机残骸可能在本区域的运动方向。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组件3:专家代表座谈会——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各區域国家代表说明了某些飞机残骸可能在本区域的运动方向,但究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教师:展示气压带、风带图,指引联合国气象专家组与各大区域国家专家组探讨成因。
学生:(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显示:动态演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
学生:联合国气象专家组和海洋专家组联手,回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教师:马航遗迹在中高纬度的太平洋海区并未发现。根据前面联合国海洋专家组总结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进而精确的推测马航遗迹,印度洋海区的国家代表,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国家代表需要特别留意,此处是重要的残骸疑点。
学生: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原因: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
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原因:北印度洋海区海域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教师:专家组在留尼汪岛出现神秘飞机残骸,专家正在仔细研究残骸来源。
学生:如果最终证明确属MH370航班客机,将和此前调查人员认为MH370航班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的分析、模型构建结论一致。根据印度洋洋流的走向,在客机失踪后,漂浮的残骸可能最终抵达非洲东海岸,这也是留尼汪岛所在的区域。
组件4: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教师:专家座谈会结束后,马来西亚政府外交发言人表示,对于飞机残骸各种遗迹地址的方向的推测表示满意,基于大众对专家报道表示深奥,需要通俗的了解洋流规律,专家们便绘制如下简图:
学生:(1)理想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说明:横线代表赤道,“8”、“0”分别代表洋流的分布情况,笔画顺序代表洋流的流向。
学生:每个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
参考文献:
[1]周慧.基于地理概念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5,13:7-11+14.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