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

2016-05-30沐沂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圈钱沉潜静静

沐沂

“牛皮是有表情的,在血管通过的地方,它会有闪电般的模样;而肋部的皮,常常留下牛打斗、活动时造成的伤痕,会有一种狂野的感觉。”这是一位朋友在给我普及皮革知识,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让人想起古代那位著名的庖丁。他大学学的是舞台设计,偶然接触制皮技艺,一发不可收拾,从学徒开始,一步步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不仅赖此谋生,还寄托了一心做匠人的理想,可谓安身立命了。他循着自己的节奏,在纷繁喧闹的都市里,一刀一刻,雕刻着自己的人生。

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有着匠人情怀的年轻人,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最近互联网金融企业接连倒地,圈钱游戏终于撕下了最后的伪装,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在我们周边,这样的故事其实不停在上演,所不同的只是版本。圈錢,营销,再圈钱……直到难以为继,轰然倒塌。现代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意外让一个古老的“职业”——骗子获得了新生。不可否认,这些短期行为正在将“互联网+”污名化,仿佛互联网竟成了浮躁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能在社会层面激起如此大的反响,也便不足为奇了。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放眼当下,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烙印。日本以精细化工业闻名于世,追踪溯源,正是他们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言:“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和度仍是企业的核心工作,要让用户以拥有自己的产品为傲,靠的正是与众不同的那点沉潜功夫,或者说,工匠精神。

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我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谁?“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你自己。

猜你喜欢

圈钱沉潜静静
宝莱特:业绩一朝爆发之际大肆“圈钱”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静静旋转的青春
借混改之名行“圈钱”之实 五粮液定增有损中小投资者利益
沉潜冷梅
金融与垃圾的纠葛:光大国际“圈钱”术
我想静静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你们都是,我想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