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016-05-30吕欣欣

科技风 2016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摘 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凸显。本文通过研究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研究生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情绪宣泄,同时学校加强管理,提高认识,采取各种方式疏导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

在我国很多高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学校里有很多为本科生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或者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而研究生由于群体少、流动性强、年龄大等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凸显出其重要性。

近年来,研究生因心理问题导致出现的问题已有所显现。2012年5月,清华大学研究生严俊溺水身亡,死者曾在宿舍内试图触电,就医时失踪,据称多重压力导致其轻生。还有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涉嫌对同寝室的室友黄洋投毒,导致黄洋中毒身亡等等。

這些血淋淋的事实充分说明了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生群体是高端的文化群体、是国家的创新性人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前途,所以不容忽视。

一、研究生的心理特点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已经工作的,有已经结婚的,来源背景、工作经历都各不相同,年龄差异也较大。因此心态也各不相同。

研究生由于整体年龄偏大,因此面临择业、婚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达到自己预定的期望值,便会引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研究生整体社会经验较少,有很多人都是一直在学校上学,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太注重技巧,容易引发矛盾以及心理问题。

二、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其它各类奖学金的设置使研究生的学业压力增大,很多研究生为了争取奖学金,从一入校便开始研究文件政策,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努力了但一旦结果有所偏差,便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研究生就业压力也是近年来提的比较多的一个影响因素。随着国家对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从而引发就业方面竞争加剧。

经调查发现,研究生在找工作方面较本科生更加挑剔,地域选择要求较高,对行业要求也较高,从而造成找工作效率降低,就业满意度不高引发心理焦虑。

按我国教育制度的限制要求,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26岁左右,属于适婚年龄。而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情感方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都不很稳定,各种抉择以及情感的波动让研究生心理产生压力。

由于研究生的年龄偏大,社会上同龄人大多已经济独立,而研究生在上学期间经济并不宽裕,有的甚至还需向家里伸手要钱,这也或多或少造成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2)研究生的个体自身问题。有些研究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与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生活经历是有关系的。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考上研究生之前就是亚健康状态的,一旦遇到某些挫折,就有可能爆发出来更严重的问题。

3)社会风气问题。虽然学校相比社会来说仍是一方净土,但由于网络发达,各种网络新媒体,诸如微信微博之类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拜金主义风气也对象牙塔里的学子有所影响,精神难抵物质的冲击。

三、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对策

1)通过组织各个年级对心理健康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辅导队伍,定期培训以及活动。同龄人对发生的问题更能感同身受,容易沟通并获得信任、既可帮助同学同时可以完善自己性格。

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辅导讲座。同时可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形式进行教育。通过微博微信等发布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为学生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在学术科研方面指导学生,更应在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其建立完善的人格,收获成功的人生。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研究生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人,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研究生辅导员。所以研究生辅导员须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进行劝解,将不良的后果扼杀在萌芽之中。

平时,研究生辅导员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研究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学生的交流平台,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4)研究生要加强自我身心修养,提高个人承受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凡事不能期望值过高,也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有了压力要及时疏解。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疏导情绪,要明白人生虽有挫折,亦充满机遇与挑战,所以要以平和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首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那么即使有了很高的学术造诣,也不可能造福社会,只能像文章前面所列举的案例那样,给他人造成伤害,给社会带来危害。

因此,只有深刻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才能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指导、重点关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梅,钟向阳,植毅耘.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的相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

[2] 张宏,张博.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建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 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 王青峰,王成树.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 吴守宝,吴胜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作者简介:吕欣欣(1981-),女,辽宁东港人,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