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变电站工程中的设备集成分析

2016-05-30王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3期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分析

王玲

摘要:设备集成是智能化变电站应用的核心。据此,对智能化变电站工程中的设备集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设计方法,以期提高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质量。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设备集成;分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97

1 前言

智能化变电站是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其能够对分布式状态估计、智能预警和战域控制等各种高级功能进行应用。同时,它也包含了状态监测和智能视频监控等很多智能辅助系统,充分实现了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

2 智能化变电站设备集成必要性和基础应用

智能变电站离不开智能高压设备的应用,技术人员需要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集成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智能高压设备的应用。结合相关规范对变电站传感器和智能组件进行集成应用。在智能化变电站工程中,可以对变压器和断路器等一次设备与传感器和电子互感器等进行优化集成。传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对智能组件和一次高压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高压设备的智能化,从根本上提高了智能化变电站的整体性能。

3 变电站二次监控设备的集成和整合

当前,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日益增多,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渠道也逐渐拓宽。受设备制造过程的影响,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接口和应用层面存在差异性,很难对其进行统一监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基于智能化变电站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考虑,对电气设备进行统一采购,并对其监控进行统一整合,确保设备生产的标准化和接口预留的固定性。重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招标采购和设计过程,使其必须接受集成商的集成试验,进而对各个装置的通信规约和操作性等进行验证,然后对设备进行应用。集成整合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具备系统集成和设计资质,以确保能够独立胜任设备设计工作。其既能够满足不同厂家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具体设计要求,又能够对监控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提高中央监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例如,某地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对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施工和调试,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也保证了各个厂家电气二次系统控制装置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相互替换和操作。应用模块设置对集中系统进行控制,对二次监控设备厂家标准进行统一,借助智能化系统应用单位对其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设计。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数据测量和电气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信息数据采集的便利性等,降低了变电站后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难度,为人们提供了绿色安全的用电环境。

4 变电站智能系统规划设计和应用

设备制造商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一般会根据电气工业协会设定的具体标准,对物理层接口进行预留,并借助软件在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对数据通信系统和IED设备的连接。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弊端。它威胁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原有基础上,其运行维护检修端口数量也有所增加,使数据连接线面临诸多问题。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变电站智能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契机。当前变电站二次设备制造商逐渐通过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应用LAN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驳。借助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能够提高变电站数据的运输速度和效率,也能够通过局域网节点处理功能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散,在不同节点背景下,使各项数据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确保了数据终端运算的合理性,避免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超负荷,达到了良好的数据处理效果。计算机局域网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数据的大批量传输,对变电站内部的各种数据进行分别采集,对不同智能单元进行分别挂网运行。

智能化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借助站层控制中心和IED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现场IED设备远程控制,以及断路器分合和自动重合闸开闭等电气一次设备开闭控制的远程操作。自动化集成系统有效提高了电气二次设备的各项功能。

某电网公司曾提出应用中心级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模式对变电站二次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它的原理是借助核心中心级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和多智能体构成、系统工作模式等,实现框架架构和变电站系统监控与数据搜集传输在云端平台的链接,以达到大数据集成目的。其优势在于比较灵活,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从而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的设备集成,提高电气二次设备后期维护和技术改造质量。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通信交换技术为变电站智能化设备集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能够确保用户对变电站运行的实施监控,在传统基础上,对变电站功能进行升级,使我国通信体系结构更加开放。电力设计人员要结合智能化变电站的区域性背景,最大程度保障变电站智能设备的选型质量和集成技术的优化效果,从根本上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日常用电质量,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益民,杨宇等.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3):194199.

[2]李敬如,宋璇坤等.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集成技术[J].电力建设,2013,(06):1621.

猜你喜欢

智能化变电站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浅论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调试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