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正言顺

2016-05-30啾啾先生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南子卫灵公卫国

小猕猴:啾啾先生,为什么会有人发誓说“如果我骗你,我姓就倒过来写”啊?

啾啾先生: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里有“名正言顺”的传统吧,名字和名义很重要。

小猕猴:我不明白哦,有劳您讲一讲“名正言顺”这个成语。

“名正言顺”也是出自《论语》,原文太长,这一期就不“呈现”原文了,但是相关的故事会在下面讲到。

现在,我们的成语词典里不仅有“名正言顺”这个成语,还有“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成语,它们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名不正,言不顺”带有批判性,是一种批评。孔子跟他的学生子路讲“名不正,言不顺”的道理时心中是很不平静的,因为直率的子路请教老师得到了回答,不但没有给老师点赞,还说:“老师,你太迂了!”所以老师非常生气。

为什么子路这么大胆?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子路正在卫国当差,孔子从楚国回到卫国居住。可能是奉当时的君王卫出公之命,子路去请老师为卫国效力,也可能是子路自己有困惑,就以君王请老师参政的名义请教。子路问:“老师,卫国君王卫出公想请您参政,您会先做什么呢?”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当时卫国的宫廷乱得很。按规矩,卫出公的爷爷卫灵公去世,轮到当时的太子卫出公的爸爸(后来的卫庄公)接班。但是,卫灵公在世时,太子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有矛盾,于是计划谋害南子。阴谋没有成功,南子逃过一劫。卫灵公很生气,驱逐了太子,他让公子郢来接班做太子。不料公子郢并不感兴趣,推辞了。卫灵公去世,还没确定谁接班。南子又去请公子郢执政,公子郢还是推辞,于是扶正了太子年纪还小的儿子,也就是卫出公。当时太子还躲在赵国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反攻故国。太子给赵国的部队带路时,卫国也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不让他回国。正因如此,孔子认为卫国的朝廷太乱,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也不像儿子,这都是君王的名义、名分不正引起的。

子路听老师说先要正名,不以为然:“老师,你这样也太迂了吧,事情已经这样了,正名又能改变什么呢?”孔子很生气,说:“子路,你真是个粗人!你是不知道,名义、名分不正当,就说不过去,说不过去就成不了事,事做不成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老百姓就会不知所措,这样国家就会乱糟糟的。君子做事一定要名义正当,一点也马虎不得!”老师说得很严厉,子路却没有听老师的话,也可能是身不由己吧。再后来,爱吃肉的孔子不再吃碎肉,完全是因为子路的人生结局太悲惨。孔子也许时时后悔自己没给子路指明保全性命之路吧。子路就是被攻打回卫国的太子派人剁成肉泥的!太子如愿做了君王,然而,卫国并不太平,这个夺了儿子王位的君王两年不到就被赶下了台。卫国后面的历史就更乱了。后人以史为鉴,都相信孔子是对的,名正言顺太重要了。所以后来的人如果“名不正,言不顺”,就会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成事”,这无疑违背了孔子最初的心愿!

啾啾先生提问:

找鲁迅先生作品《阿Q正传》看一看,说一说为什么作者在小说开头引用孔子说的“名不正言不顺”。是因为这篇小说叫“正传”吗?取名为“正传”是为了名正言顺吗?

猜你喜欢

南子卫灵公卫国
按兵不动
记忆旅行者
许卫国书法作品选
孔子见南子一场双赢的赴约
弥子瑕是对是错?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南子的诗
2500年前一场影响中国女人的约会
出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