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钢琴演奏版本《彩云追月》的比较分析

2016-05-30缪函格

艺术评鉴 2016年13期
关键词:郎朗钢琴曲

缪函格

摘要:《彩云追月》是一首由王建中改编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独奏作品。殷承宗和郎朗两位著名钢琴演奏家均演奏过此曲,殷承宗版沉稳大气、严谨细腻、气息悠长、平稳淡然地表现着东方风格的文化气息;郎朗版专注热情、音色如歌、飞扬激越、自然有力地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两个版本的《彩云追月》表现的虽然是完全相同的音乐意象“云”和“月”,但演绎出来的却是不同侧面的“云月之争”,并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美学风貌。

关键词:钢琴曲 《彩云追月》 演奏版本 殷承宗 郎朗

在钢琴表演中,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对作曲家所创作的艺术文本的再演绎再创新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失去这个环节,钢琴作品就只能停留在曲谱,无法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反之,成功的演绎能使单调的音乐文本焕发生机,成为真正具有艺术魅力的完整作品,从而为大众所认知喜爱。因此,在学习经典钢琴作品时,如何在突破技巧后,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内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彩云追月》原是由我国优秀的音乐家任光、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曲子节奏舒缓、乐思迷人,在缓缓流动的乐声中细细描绘出一幅明月夜的景象,引人沉醉。1975年,作曲家王建中在原曲的基础上创作了钢琴作品《彩云追月》,不仅承接了原曲的艺术情感,更创造性地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旋律色彩上,融合了中国民族管弦乐中弹拨乐器特有的音色,还加入了西方特有的探戈舞曲的节奏,使整首乐曲情感更加丰富。曲式结构上,作者运用了再现三段式的结构,使乐曲在听觉上给人更大的对比性和冲击力,在固有的传统民族音乐表现力的基础上有了突破。

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有许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演奏过,本文以殷承宗和郎朗的CD演奏版本为比较研究对象,选用的殷承宗版《彩云追月》出自广州ABC唱片公司2003年录制的《花月夜——钢琴大师殷承宗中国作品集(CD)》,郎朗版《彩云追月》出自星外星唱片公司2014年录制的《郎朗精选集:最爱与珍藏(2CD,2014年再版)》。

一、殷承宗版《彩云追月》沉稳大气、严谨细腻、气息悠长、平稳淡然

殷承宗(1941-),著名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出生于“钢琴之乡”福建省厦门鼓浪屿。曾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第一名以及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目前录制20多张唱片,其中录制的中国钢琴作品《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平湖秋月》等作品更是钢琴演奏者必听的参考样本。

殷承宗的演奏风格纯正娴熟,具有极高的钢琴音乐素养和出众的作品诠释能力。特别是在演奏中国传统经典的时候,他的演奏细腻深情、音色温暖、织体清晰明朗。他的演奏曾被西方乐评家称许道:“殷承宗是属于诗人、哲学家型的艺术家。他的演出丝毫没有为炫耀而炫耀的倾向。他用恰到好处的控制和惊人的技巧流畅地表现了乐曲的深度”。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在民族音乐基础上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的经典之作。它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所组成。它在本民族特有的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巧妙融合非洲探戈舞曲的音乐节奏,以舒缓优美的旋律,将人们带入了浩瀚夜空“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绝美意境中。呈示部引子部分首先由A宫调式弱奏开始,较为轻柔缓和,第二小节的十五连音一气呵成,直接过渡到轻巧的颤音。在演奏中,从第三小节开始殷承宗延续了前两小节的演奏方式,轻微的呼吸暂停之后,轻柔下键。特别是在第五小节,重复的五声音阶进入,左右手单音八度手快速交替进行,这种类似托卡塔的表现风格,模仿特有的弹拨乐器节奏,使引子部分张弛有度,宁静深远又不失活力。

呈示段开始,殷承宗在演奏上,先是一个较重的和弦进行,宣誓乐曲主要部分的开始,而在重音下键后第9小节的极轻处理,也使得乐曲情绪对比更加强烈,听众可以在其中清晰地感受到作曲家的深意,夜色渐深却带着点点朦胧月意。在第12小节开始的切分节奏的连奏中有一定的拉宽处理,神秘回旋般的奏法也使彩云追月之感更淋漓尽致。在乐曲行进到第16小节的相同节奏型时有明显的弱奏处理,使主题更形神兼备,力度变化富有节制,在pp、mf、渐强渐弱等强度记号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韵律。可以看出,殷承宗在节奏和速度的把控上有着独特的推进力,而他也将这种推进力贯穿始终,使整首乐曲深沉严谨,感情内敛而不乏动力。

在音乐的整体把握方面,钢琴曲《彩云追月》对于演奏者来说,最困难的不是在于谱面文本,而是在于旋律线条的把握。殷承宗以其对于旋律的苛刻要求,力求每一个音符都以十分的态度去对待去充实,并使其与整首乐曲融会贯通。在第59小节到第61小节的演奏中,殷承宗严格遵循谱面上渐强渐弱的强度标记,就连音的演奏上看,殷承宗对于十六分音符和五连音中的音头重音也都十分的强调,更是印证了这点。

殷承宗演绎的《彩云追月》着力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灵魂的表达,犹如沉思的思想者,完全沉浸于内在的思考和情感之中。美国著名钢琴家尤金·李斯特教授也曾称赞殷承宗对于旋律的表达,认为他自始自终都把技巧融合在音乐里,并使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表现出殷承宗个人的演奏风格:沉稳大气、严谨细腻、气息悠长、毫不炫技、平稳淡然地表现着东方风格的文化气息。

二、郎朗版《彩云追月》专注热情、音色如歌、飞扬激越、自然有力

郎朗(1982-),著名钢琴演奏家。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曾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金奖,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全英古典音乐奖,国际门德尔松大奖等。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二钢琴协奏曲》等。目前录制30多张唱片,其中录制的钢琴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彩云追月》《平湖秋月》等作品更是钢琴演奏者必听的参考样本。

郎朗在演奏中的自信洒脱,完全得力于其独具个性的音乐表现能力和严谨沉稳的音乐演绎素养。他总能从容不迫地克服技巧上的困难,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昂扬激越的演奏引人入胜。曾经有位西方乐评人在听过一次郎朗独奏音乐会后写道:“每隔一、二十年,就会有一位表演艺术家,冲破那层将古典音乐与更广泛的听众隔离开的樊篱。郎朗,这个中国男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燃烧的天才和热情慷慨的个性的年轻人”。

作为现代著名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凭借其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感染力赢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支持。对于音乐旋律,他总有着非比寻常的想象力,在音乐作品的诠释中,他注重歌唱性的表达也总能出其不意地给人惊喜。从第7小节的第一个和弦,呈示部主题旋律出现开始,郎朗柔化了重拍强音,较之殷承宗更加柔和,旋律线条也更加自由连贯。而第9小节开始,郎朗对于从低至高的旋律线条由慢弱起,对于右手主题稍加强调,特别是第11小节和第15小节的力度对比上,郎朗运用指尖弹奏f到p的对话,轻巧有致,让听者沉浸于一种“雾里看花,似是而非”的音色变化之美中。可以看出,郎朗在声音的规划能力和时空的组合能力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46小节开始,是对呈示部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八度行进的手法使再现部铿锵有致。在此部分,郎朗将这传统的中国曲调弹得热情洋溢,逐渐将人们引入一幅静雅夜幕下,云月嬉戏缠绕的美丽图画中。而在第53小节处,作曲家谱写的跳跃性旋律和流畅又不失俏皮的大跳技巧,在郎朗的手下充分融合,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化学反应,使音乐情感更上一层楼。

在作品的整体把握方面,郎朗虽然以技巧著称,但是在这首作品中却感受不到太多的炫技成分,在呈示部与展开部中,郎朗的演奏较殷承宗的强弱对比更明显,旋律线条也更自由柔美,淡淡的色彩,不禁让人沉迷,让人安静,感叹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再现部中,不断加强的音响让人不禁联想,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云追月,月逐云”。而最后结尾的长琶音,郎朗演奏得轻盈柔和,像是远方传来的鸥声阵阵与海浪沙沙的交织,更似是一个开放性结局,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演绎中,郎朗在精确把控西方作曲技巧的同时,融入对中国音乐元素的理解,既再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云月相行,如梦如幻”,又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乐思。更是表现出了郎朗个人的演奏风格:专注热情、音色如歌、飞扬激越,自然有力地流露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音乐是作曲家心物交感的产物。对于作曲家而言,在其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本身的性格特征对音乐形成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渗透性的。其中最直观的影响就在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优雅深邃、宁静深远,就像一匹光滑的锦缎,又像一幅灵动的沙画,为演奏家留下了无尽的表现空间。音乐“有形有神,形神兼备”,它集建筑的结构之美和生动的情感之韵于一身。而对于演奏家来讲,把握音乐的结构之美需要的是演奏家理性思维的冷静支配,而对音乐作品情感之韵的把控则反映的是其审美共鸣和心灵体验。殷承宗和郎朗两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凭借他们各自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水平,演绎的钢琴曲《彩云追月》均堪称范本,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殷承宗版沉稳大气、严谨细腻、气息悠长、平稳淡然地表现着东方风格的文化气息;郎朗版专注热情、音色如歌、飞扬激越、自然有力地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两个版本的《彩云追月》表现的虽然是完全相同的音乐意象“云”和“月”,但演绎出来的却是不同侧面的“云月之争”,并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美学风貌。

参考文献:

[1]庄艺.贝多芬《黎明》奏鸣曲三个演绎版本比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02).

[2]刘红霞.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演奏风格与艺术特征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4,(01).

[3]管明书.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4,(11).

[4]王铁红.“红色钢琴家”为什么“红”——由殷承宗的人生经历、创作、演奏轨迹所引发的文化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5]邓钥琼.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但愿人长久》三种演唱版本阐释[J].音乐时空,2015,(18).

猜你喜欢

郎朗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我和郎朗
古典钢琴曲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作用
我和郎朗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