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烘云托月彰显主体

2016-05-30刘克锡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衬托执勤小鸟

刘克锡

【考场真题】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自拟。

【考题解读】

这是要大家写一篇“记人”的自拟题作文,要求写出人物的特点。作文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不论是家中亲人,还是学校师生、社会人士;不论是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人,还是幽默搞笑、倔强固执的人,都可以写。作文除了选择新颖的材料突出人物特点以外,还可以运用烘云托月的方法(衬托法)来彰显主体。

【指点迷津】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就说明,有了陪衬,主体会显得更加突出。有一个秀才曾经这样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诗句用了“三江”“吾乡”“舍弟”等一系列陪衬,最终还是突出了“我”。这种用其他事物、人物来陪衬烘托以突出强化主要事物、人物的手法,就叫衬托(又叫映衬、烘云托月)。运用衬托方法进行写作,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烘托,使文章主体格外突出,立意更为鲜明。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一、正衬。也就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某同学在《我渴望自由》中就巧妙地运用了烘云托月法(衬托法),先写自己被父母关在书房里学习,不自由;接着用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来烘托:“小鸟为了自由,成天在笼中辛酸地叫着,甚至用不吃不喝来表示反抗,唤起了我的同情心,我忽然醒悟,我也是一只渴望自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笼中之鸟啊!于是,我打开笼门,让小鸟飞向大自然。看着远飞的小鸟,我的思绪不禁油然而生—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呢?”文章中,“被关在书房学习的我渴望自由”是主体,而“被关在笼中的小鸟为自由而抗争”是衬体,两件事都是写渴望自由,内容相同,是正衬。

正衬有不同的形式,如以美衬美、以宾衬主、以景衬情等,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运用,以更好地表现主体,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反衬。也就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人们常常夸耀:“他的年纪虽小,器量可大啦!”用年纪小来衬托器量大,就是反衬。

如一位同学描写爸爸在寒冷的冬天里执勤:“门和窗户都紧紧地关着,有一丝冰冷的空气透过缝隙钻进屋子里,像是一枚犀冷的冰针扎向我的脚踝,有些冷。但屋内的炉火很快就将这一丝冷空气俘虏在温暖的氛围里,稍稍冷过之后,屋子里还是温暖如春。大叶菊展开了宽大的叶子,得到的温暖有些过分,像是解开了衣领散散余热;吊兰则懒懒地伸出了长长的叶片,在温和的墙角,似乎是安逸地睡着了;两只猫真的是偎在一起无忧地睡着了。屋外的寒风很是肆虐,不知正在寒风里执勤的老爸是不是已经冷得鼻子尖都红了。”小作者为了说明执勤艰苦,细致地描写了室内温暖的情景:冷风被室内的温暖俘虏了,植物正常地伸枝展叶,动物温暖地睡着了。而在这“温暖如春”的情景的反面,就是室外的“寒冷无比”。这种用“温暖的情景”来反衬“寒冷的情景”,于温暖处想象寒冷景,让人“不寒而栗”,这就是反衬。

反衬也有不同的形式,如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恶衬善、以乐衬哀、以小衬大、以有衬无、以虚衬实……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需要灵活运用,以更好地突出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衬托与对比不同。对比法中,形成对比的事物、人物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通过对比,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衬托法中,形成衬托的事物、人物之间有主次、偏正之分,衬体为突出主体服务。

猜你喜欢

衬托执勤小鸟
早春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为你撑伞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