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修中甲醛污染物的检测与防治方法
2016-05-30姚丽莉
摘要:现代建筑的室内装修除了美观外,还很重视健康问题。室内装修不当会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其中甲醛污染物尤为严重。造成室内甲醛污染的因素有很多,文章分析了室内出现甲醛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介绍了室内甲醛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甲醛污染物;污染源检测;污染防治;室内装修;现代建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9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3.045
现代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长期生活在存在装修污染的住宅中,就会受到空气中污染物的侵袭。室内装修不当导致的空气污染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严重的污染问题。居室装修时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的胶黏剂均以甲醛为主要成分,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这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1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中存在的甲醛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当甲醛浓度达到0.1mg/m3时,就会引发人们的不适,室内的人会感受到明显的异味;浓度达到0.6mg/m3时就会引发咽喉不适合和咳嗽;如果浓度继续上升,就会导致胸闷、气喘、呕吐等症状。长期接触甲醛的人会体现出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女性容易出现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而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儿童甚至会导致终身的体制降低、染色体异常,进而导致生命危险。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甲醛会出现急性精神抑郁症。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可以确定的是,甲醛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鼻、眼、呼吸道等部位,导致器官出现变态反应,身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甲醛中还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变异。嗅觉和刺激症状最敏感,主要表现为眼红、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和皮炎等。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高浓度可致急性过敏性紫癜。
2 室内装修后甲醛污染的现状
2.1 甲醛产生的危害
随着装修市场的发展,更多的材料被运用到装修施工中,人们对甲醛也变得不再陌生,甲醛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性。根据相关的检测分析,如果甲醛的浓度过高,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例如恶心、呕吐、肺气肿等,更为严重者会使神经以及免疫系统受到侵害。如果室内甲醛浓度达到0.1mg/m3时,就会导致人的死亡。若果甲醛剂量不大,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对人的生育产生影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都有研究报道,会造成新生儿发育畸形或者染色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妇女的不孕。甚至在国外,例如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甲醛列为能诱发人体产生癌症的
物质。
2.2 甲醛污染的源头
在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是一项重要的污染物,产生甲醛的材料很多,例如人造板、墙纸等。其中造成甲醛污染严重的就属人造板材,人造板被广泛应用到家具的装修中,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材料,是造成甲醛污染的重要源头。除此之外,造成甲醛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就是装修中木地板的使用,主要是因为木地板中使用的胶黏剂,主要成分是尿醛树脂,在地板中残留的没有参与反应的甲醛会以其他的形式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上述两个方面是甲醛污染常见重要的源头,也是造成甲醛超标的常见原因。
3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
目前,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量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酚试剂比色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定电位电解法和气体检测管法。
3.1 气相色谱分析法
用采样器在疑似污染的室内若干份空气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仪器将分析给出色谱曲线,与标准图样对比后可以得出甲醛浓度范围。
3.2 酚试剂比色法
甲醛与酚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后会发生嗪,嗪在高铁离子环境中,会反应出现蓝绿色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颜色深浅,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甲醛浓度。
3.3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用空气取样器连续抽取一段时间内室内的空气,将空气样本通入洗气瓶的蒸馏水中。甲醛性质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甲醛会很快溶解到水中。此时再用光度分析法来监测吸收了甲醛的蒸馏水的消光值,据此求出甲醛浓度。
3.4 定电位电解法
含甲醛的空气扩散流经传感器,进入电解槽,被电解液吸收,在恒电位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并生成相对应的扩散电流。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流强度就可以测定样品中甲醛的浓度。
3.5 监测注意事项
(1)采集空气的样本点一定要分布均匀,密度均衡,不能只采集通风处和死角处或靠近甲醛散发源的空气样本;(2)在每一个采样点不能只采集一个样本,要进行重复的采集,将其平均值作为该点的代表数值;(3)需要分别采集室内空气流通的动态数值和不流通时的静态数值。
4 室内甲醛污染源的控制处理
在许多建筑装修材料中都含有甲醛,一些家庭的日化用品也会向空气散发甲醛,在这些材料中,甲醛污染性最大的是各种人造板。所以在室内装修,铺设地板、墙壁、隔音板和选择家具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冲强度纤维板等含有甲醛的材料或陈设,可使用甲醛释放量较少的或不含甲醛的原木材、软木胶合板、装饰板等,停止使用生产甲醛的脲醛泡沫塑料。
4.1 人造板中甲醛的主要来源
从木板建材中散发出的甲醛。在现在常用的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人造板建材中,木材都是必须的材料。在制造人造板的过程中,需要对木材进行剖解、分离和干燥,而这些过程对木材的处理会导致木材中的甲醛向外逸散。而当板材处在热、水和酸环境中时,木材在自然降解中就会散出甲醛。具体板材会散发出的甲醛量,与原料的树种、采料部位以及切割方式和程度(单板、刨片、纤维、锯屑和粉尘)有关系。除此之外,在建材中使用的膠黏剂,其中含有部分未参与反应的甲醛。树脂中的甲醛根据加工时配方和工艺的不同会有一定的散发量,一般在1.5%左右。试验检测发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使用后,人造板散发出的甲醛量和刚刚制造出的人造板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有时散发量甚至会增加。这说明了人造板散发甲醛的性质非常持久,不能通过时间流逝自然去除。
4.2 完善和执行相关室内环境标准与相关的法律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针对目前装修材料检测中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尤其对甲醛等一些有害的物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限制。尽管有了相关的法律标准,但是市场上仍然出现很多不达标材料。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针对目前材料市场不达标的情况应该按照相關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建材市场加以规范和管理,目的是使得流入市场的装修材料符合环保的标准要求,从而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4.3 降低人造板中甲醛散发的相应措施
胶黏剂是人造板中甲醛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胶黏剂是减少甲醛散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胶黏剂中,降低甲醛/尿素摩尔百分比和分批投加尿素是控制甲醛释放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在化学平衡的原理下,增加了反应物尿素的含量,将更高地促进甲醛转化,让胶液中游离的甲醛变得稳定,进而减少甲醛向外逸散。除此之外,多元共聚制胶、无醛胶黏剂、无胶胶合等都是可行的减少甲醛释放的工艺,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另一个降低人造板甲醛散发的重要措施是工艺条件控制。制作时不同的工艺和环境会给甲醛的散发量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降低人造板中的水分、改进热压条件、使用甲醛捕捉剂等措施都可以减少甲醛散发量。由于降低了甲醛/尿素的比值,分批加尿素的同时往往会引起树脂的有效寿命变短,黏结性能、耐水性和初黏性降低等问题,所以还需要再往甲醛含量高的树脂中加入甲醛捕捉剂如尿素或淀粉来减少甲醛向外释放。此外,还有一些后期处理措施能够减少人造板中的甲醛量。
4.4 室内通风换气
更新室内空气是减少室内甲醛最简单的方法。新房入住前都要先空置通风数个星期才能入住就是这个原因。然而在甲醛的强释放源处,表层的空气流动率增加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甲醛,却会根据传递原则导致污染源的甲醛释放率提高,所以当室内具有强污染源时,不适用通风法。
4.5 室内小气候控制
控制室内小气候条件能够控制空气中的甲醛污染浓度。室内小气候最重要的指标是湿度和温度。当室内温度处于25℃~30℃时,甲醛量会减少50%,相对湿度处于30%~70%时,甲醛含量会减少40%,所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甲醛。
4.6 室内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让空气中的甲醛净化难度大大降低。空气净化器采用膜分离法和光化学催化法,将空气中游离的甲醛集中到净化器中的隔离室中或将甲醛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
4.7 植物净化
绿色植物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自然吸附器。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吸附作用将游离的甲醛离子固定在植株表面,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的养料。例如在24h的照明条件下,芦荟可以吸收1m3空气近90%的甲醛,龙舌兰可以吸收50%,垂桂兰可以吸收86%。另一个可以高效降低空气甲醛含量的植物是吊兰。在屋内放置吊兰两周后,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会减少一半以上。现在我国环保部已经公开发布和宣传绿色植物对室内甲醛的净化作用,建议居民和建筑商在屋内摆设绿色植物。利用绿色植物来净化室内甲醛的方法不仅成本低、效果好,且绿色环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林健东.新装修公共场所甲醛污染状况的调查[J].现
代预防医学,2003,(2).
[2]张月洪.高档装修的质量控制[J].中外建筑,2004,
(3).
[3]刘金彩,邓昌忠.室内装修材料的污染与防治[J].福
建建材,2015,(2).
作者简介:姚丽莉(1976-),女,宁夏人,银川市建设工程综合检测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原材料检测及室内污染物检测。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