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科普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6-05-30郝帅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普挑战互联网+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极大提高,我国网民日益增多,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科普”的科普模式也由此形成,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在给科普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我国的科普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分析“互联网+”给我国科普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科普”;挑战;对策

一、“互联网+科普”的背景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 1 ]为国内各个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互联网+”绝不仅限于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結合,更在于共享、共治、创新的网络精神融入到我们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2 ]

我国科普工作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下,已成不争的事实,为科普寻找新的出路就显得尤为必要。适逢“互联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我国的科普工作亟需跟上时代步伐,“互联网+科普”应运而生。“互联网+科普”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应用,而是一种新的科普理念和精神,是对传统科普的继承、延续、升华。[ 3 ]“互联网+科普”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潮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二、“互联网+科普”所带来的挑战

(一)反科学、伪科学泛滥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舆论平台,超大的信息量,各种各样的内容充斥其间。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人们没有精力鉴别信息的真伪,而科学素养不高的人,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内容所左右,形成错误的认知。反科学主义抓住科学引起的负面影响大事炒作,夸大其后果,迷惑公众。伪科学实际上是一种反科学主义的变种。[ 4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打着科学的幌子进行科普的内容,实际上却是反科学、伪科学性质的。“互联网 +”背景下,反科学、伪科学何时不再泛滥?已成为科普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互联网+科普”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原创作品减少,著作权难以维护

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易下载性,造成转载其他媒体,尤其是转载来自其他网站的作品非常容易,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转载作品。基于“互联网+”这一背景,由于转载的便利,导致许多科普网站靠转载度日,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科普创作。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对于科普创作者来说,他们的著作权难以得到保护,从而降低科普创作积极性,导致科普原创作品减少。可以预见的危机是:如果不注重原创,或者只靠转载一些消息类信息来度日,科普网站、频道和栏目,将在整个互联网信息平台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的空间。[ 5 ]“互联网+科普”就会变成一句空谈。

三、“互联网+”背景下科普传播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监管,净化互联网环境,树立公众投诉举报意识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人们可以随意发布信息,因此,应该加强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对于发布反科学、伪科学内容的人,应予以严肃处理。如今,微信上疯狂转载的关于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理念都是不科学的,公众越关注的,越是争议大的,同时也是与公众的生活联系密切的。如果监管不到位,可能会对公众的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让公众失去对“互联网+科普”的信心,严重阻碍科普传播。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也在提升,对于反科学、伪科学内容的科普信息,具备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应该具备投诉举报意识,对待这样内容的信息应该及时反馈,网络监管平台及时删除相关内容,清除出大众的视野,让反科学、伪科学内容的科普信息远离公众。

(二)培养专门的科普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 + 科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是发展“互联网+科普”的基础,人才才是发展“互联网+科普”的核心。只有具备了专门的科普人才,“互联网+科普”才有了灵魂,“互联网+科普”这一新的科普模式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国家要提高培养专门科普人才的意识,只有具备了大量专门的科普人才,结合“互联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我国的科普传播才能真正与这一新的时代相结合,真正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质的飞跃。

(三)大力加强互联网科普的著作权意识

“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原创作品减少,著作权得不到保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科普”的发展,随意转载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地步。只有加强互联网科普的著作权意识,科普原创作品才能得到保护,才能激发科普作者创作的热情。只有具备大量的科普原创作品,“互联网+科普”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才能掀起“互联网+科普”传播的浪潮。

四、总结

“互联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给我国的科普传播带来生机与活力,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实现跨越式提高指日可待。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我国科普在这一机遇下所遇到的挑战,如不警惕,势必将会影响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5.

[2] 朱巍.互联网+就是活力与空间[Z].中国期刊网,2015,3(16).

[3] 马亚韬.对“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工作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5(12):27-29.

[4] 李开文,刘霁堂.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3):82-85.

[5] 张小林.互联网科普之惑:原创与著作权——关于互联网科普的若干问题之三[J].科普研究,2010,05(5):5-12.

作者简介:

郝帅(199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

猜你喜欢

科普挑战互联网+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