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2016-05-30李强胜
李强胜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110—01
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该阶段的物理教学以基本物理现象解释、分析以及应用为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具有抽象性、思辩性、逻辑性的物理认知结构。从传统的物理教学看,教师总是在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以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为主要内容,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进行深入探讨。
一、实验与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
实验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策略之一,不仅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理解的直观性水平,同时还是将物理概念与原理付诸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然而,从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制订实验的全程方案,使学生严格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对此,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可结合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抽象化总结,并尝试运用其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学习转移,以发展其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可达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后,教师可随即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其原因、实验结果等,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验创想”的交流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创想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的研究性实验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并在其需要时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
二、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善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研究中最常提及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现象,以趣味性的形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倾向于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该策略。当情境的作用被教学内容取代而不那么明显甚至消失时,课堂将重新进入“讲授式”模式。这样教学,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认为,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 “曲线运动”的教学中,可在第一节“曲线运动”的课堂上提出问题:“你眼中的自然界中的曲线运动形式有哪些?”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首先使各组学生针对问题情境进行自由交流与讨论,形成答案,并在课堂上表述。教师对各小组的表述进行提问。提问应集中在具体某一种曲线运动上,使该小组对这种曲线运动进行进一步探究。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教材内容,并同时结合教材要求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每个章节各部分知识的学习。
三、建立物理基本概念的程序化教学模式
程序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具有逻辑性的结构设计,并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虑与结果,做好各种预测结果的应对子程序。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该阶段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特征看来,程序教学模式适用于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教师可利用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2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学习初期向学生提供包括“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各小节在内的程序教学系统,并在系统外布置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相应学习任务。该程序教学系统应包括各章节所涉及的所有物理概念与原理,必要时可采取重复性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相应原理的熟识度。
(注:本文系甘肃省省级课题名称《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1044)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