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管理的出路
2016-05-30郎爽
郎爽
摘 要:日本管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是如此辉煌,不仅有一整套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政策,而且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组织、生产、财政等一系列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日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就在于此,这也成为世界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经过不断的发展,日本管理却最终不能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世界各国管理界面前,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体制僵硬和管理思想不完善。
关键词:日本管理;管理体制;管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F27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65-02
一、日本管理衰落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日本经济的成功,日式管理名扬世界,成为世界尤其是欧美管理界关注的热点,甚至成为不少国家、企业借鉴乃至效仿的范本,形成了一股世界性“日本旋风”。然而,那时人们所看到的日式经营管理,只是它的一面,即其成功的一面、诱人的一面和日本人竭力宣扬的一面,而它的另一面,却是封闭的、保守的,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缺乏创造性,与快速多变并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极难适应,只是由于日本人极力掩饰而淹没在日本经济及日式经营管理成功光环之中。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严重不景气使埋藏在耀眼光环下的这些劣根性日渐暴露出来。由于经济危机的来袭,日本管理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其经营模式不得不面临转变。
二、日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日本管理的辉煌历史必然与“三大神器”分离不开,即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佣制和企业内工会,其光辉时刻将铭记世人之心。这些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给员工最稳定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归属感,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倾尽毕生心血来效力企业,这是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具有的企业文化。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缺陷,过度僵硬的管理体制使日本企业并不能顺利地度过这次经济危机。日本企业自我更新能力丧失以及管理思想的不完善也进一步使其走向了衰落。
三、管理体制僵硬
(一)终身雇佣制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体制僵化和要素流动缓慢。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的人事制度,其优缺点显而易见,优点是其对于员工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缺点是不仅不利于员工之间的竞争和技术创新,而且随着员工的工龄增加,其工作能力降低,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最大化,损害效益和革新的采用。总的来说,日本企业中人员的年龄普遍处于高龄状态。如果公司没有面临重大危机,解雇员工的现象不会出现在日本企业中。日本企业的稳定也许正是基于“终身雇佣”这一理论,但这也是企业僵化的写照。在经济衰退期,通常企业会通过裁员等手段进行“减肥”,从而改善公司的经济状况,然而,终身雇佣制的传统和经营思想将阻碍这一方案的进行,提高企业遭受风险的几率。
(二)年功序列工资制
年功序列制是日本企业在工资制度上一以贯之的,这种工资制度是“资历工资”和“能力工资”的结合。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不一样,在公司的重要岗位上很难看到年龄小的员工的身影。在欧美企业,员工的工资是职务、责任和工作表现的直接体现,这有益于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员工创新意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员工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受到企业的调控,使企业更有能力面对危机[1]。
(三)企业内工会
企业内工会是不分工种的企业内部工会。这种工会只限于企业内部。企业内工会的成员不会包括科长以上的职工,一旦职位晋升,就会自动离开。日本的企业工会和企业管理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日本企业内工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企业的经营者已经自然而然地代表了工会。因此,当企业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工会完全发挥不了保护员工切身利益的作用。
四、管理思想不完善
(一)战略经营思想
基于夺取世界经济主导权这一战略意图,在经营战略思想上,日式经营管理凡事总是立足全局、着眼未来,坚持以企业长远生存、发展和繁荣作为其经营战略决策的基点,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盈亏得失。这种经营战略思想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形成的,是以流量为中心的,因而也只有在高速增长这种经营环境中才能充分显现其威力。但在低速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期,其昔日特有的锐气与优势就会丧失。
(二)集体决策思想
日式决策模式在立足长远、集思广益、上下沟通、信息共享、统一认识、上下同识、左右一致等方面确有所长,但这种决策方式所固有的反应迟缓、时间过长、程序烦琐、成本过高而极易错失良机等弊病也不容忽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商战如战场的商业竞争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三)目标管理思想
目标管理产生于美国,在美国和日本都得到企业的广泛宣传和应用。目标的设立往往是很困难的, 从而会出现目标管理之外的活动, 致使企业管理产生“两张皮”。“目标”与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相互平衡与统一是目标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企业的内外环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与内外环境的变化相矛盾,即在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性上,目标管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2]。
五、日本管理的出路
(一)坚守与弘扬
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可以说家喻户晓了,然而是什么让丰田面临如此困境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丰田一直重视低成本战略,其曾经启动过“价值创新计划”和“打造面对21世纪的成本竞争力”计划(CCC21, Construction of Cost Competitiveness 21st Century)。这两项计划都是针对成本削减,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美国联邦监管部门的调查中发现,丰田汽车在途中突然熄火的现象正是丰田这两个计划的重点改进项目。丰田之误并不意味着对日本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冥冥之中提醒着不能固执地坚守,形成日本式的特异体制是无法突围危机的[3]。
(二)彻底的“美国化”
说到“美国化”,不得不提的就是索尼了。熙来攘往的人员流动代替了传统的终身雇佣制,闪电般的人事升降取缔了稳固的年功序列制,独立董事的设立以及经理期权等一系列的改革不得不令众人钦佩。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不是皆大欢喜,盲目跟随形势,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日本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土壤,日本管理是不可能完整的。
(三)日本管理的出路
一是企业应注重环境的变化,采取更加灵活的薪酬制度、更强的激励制度和福利制度。二是随着全球化,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自己的决策, 继而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三是企业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预判能力,还要建立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生产线以及高战斗力团队,从而使企业具备处理因环境变化产生新问题的能力,使企业的利益得到长远和最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高贵唐.日式经营管理在邃变[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6,(2).
[2] 姚国庆,张士强.目标管理局限性及其改进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1999,(10).
[3] 赵璐.日本式经营衰落还是复兴?[J].中外管理,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