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无公害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6-05-30汪小平
汪小平
摘 要:该文介绍了徽州区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生产与发展现状,梳理了徽州区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的优势,分析了制约无公害大棚蔬菜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全区无公害大棚蔬菜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大棚蔬菜;对策;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73-02
徽州区地处皖南腹地。京福高铁快速通道、合铜黄高速、205国道(山深线)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徽杭高速依区而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土质优良,土壤肥沃,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各类蔬菜作物宜种宜发,沿丰乐河一带群众具多年的大棚蔬菜种植基础。
1 大棚蔬菜生产现状
全区年蔬菜播种面积0.24万hm2(含复种指数),其中大棚栽培蔬菜0.03万hm2,蔬菜种植品种达10余类60余个。拳头产品有番茄、菜豆、莲藕等。以丰乐河两岸为主线,主要分布在岩寺镇、西溪南镇和潜口镇的10余个行政村,并以岩寺镇临河村、祊塘村及上朱村,西溪南镇西溪南村、琶村及石桥村,潜口镇澄塘村为重点。所产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市及周边地区。大棚基地菜农人均年收入超万元,菜业收入已成为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 大棚蔬菜农业发展措施
徽州区在加快无公害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产业是徽州区农业7大主导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徽州区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徽州区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徽州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与思路,提出了发展任务与举措。并从2009年起连续8a组织实施菜篮子民生工程,将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在棚架、道路、水利、供电等设施方面给予资金扶持。除壮大了一批老蔬菜基地外,还新建了一批规模化的高标准钢架大棚蔬菜基地,提升了全区蔬菜基地的规模化、设施化水平。2012年潜口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创建了澄塘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2016年2月,又出台了《徽州区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包括蔬菜产业在内的《徽州区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贴息、品牌建设、主体培育、基地建设、营销等奖补形式,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2.2 严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结合徽州区蔬菜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无公害菜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菜豆产品标准》,经质监局审定批准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此外,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实用、操作性强的番茄、辣椒、豇豆、黄瓜、小白菜等10余种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开展蔬菜基地取土化验,研定蔬菜生产施肥配方,提出蔬菜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菜农开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2.3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注重培育蔬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1.33hm2以上连片种植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有12户,荣获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称号的有4人;涉及大棚蔬菜生产的家庭农场有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注册成立的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有11家,其中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1家。2015年,培训了蔬菜专业新型职业农民37人,基本覆盖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村,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4 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2016年又按照《黄山市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品种目录》要求,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在蔬菜产区及农资经营店发放、张贴《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录》等,进一步明确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范围和要求,提高广大菜农对蔬菜质量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二是开展蔬菜病虫测报。徽州区自2010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蔬菜病虫测报工作,指导基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减少盲目用药。三是成立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经常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和产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四是重视蔬菜农残抽检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与设备,落实专人,开展日常的农残定性抽检工作。2016年通过实施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将在大棚蔬菜生产乡镇新建4套蔬菜农残快检系统。通过抓源头、重监管、强规范,使徽州区的蔬菜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
2.5 大力培训和发展蔬菜品牌 着重加强蔬菜品牌意识的培育,大棚蔬菜合作社成功注册的商标有“潜口”、“徽水芸”牌,已获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认定的有岩寺镇祊塘早莲藕基地和潜口镇澄塘蔬菜基地,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有祊塘早莲藕和澄塘分蘖芥、菜豆。蔬菜加工产品有“徽鲜”牌速冻蔬菜、“穿鼻香”及“古徽府衙门”牌名酱。并通过组织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企业参加全市“农超对接”洽谈会,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等,进一步提高徽州区蔬菜产品的知名度。
3 存在问题
3.1 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徽州区经区质监部门批准发布的仅有无公害菜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3.2 大棚蔬菜从业人员老龄化 近年来非农产业劳务工资上涨,使种植大棚蔬菜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效益下降,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从事非农产业,从事蔬菜生产人员减少,菜农接受“四新”技术意识及能力不强。
3.3 菜农的田园清洁意识淡薄 田间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地膜、农业生产资料的废弃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以及植株病残体抛弃田边及秸秆随意堆放,造成病菌滋生,蔬菜生产环境不够清洁。
3.4 菜农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蔬菜生产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的使用,受市场供求、劳动力资源、投入成本以及生产者专业素质等各种综合因素影响,菜农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3.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规模偏小 蔬菜生产合作社、种菜大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牵动力和带动作用不强,蔬菜品牌树立与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3.6 产销矛盾依然存在 菜农与市场之间缺乏长效性联系,生产与销售之间尚未实现完全对接,优质优价难以体现,菜农的投入与产出不对等,制约蔬菜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4 对策措施
4.1 统筹兼顾促进发展 在产业布局、工作体制、技术人才引进、资金筹措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上,将无公害大棚蔬菜发展与之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开创大棚蔬菜发展工作新局面。
4.2 大力提高科技兴菜水平 积极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设施等“四新”技术;着重应用省、市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引进蔬菜嫁接栽培;加大集约化育苗、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遮阳网、防虫网、防雾滴棚膜、避雨栽培、膜下滴灌、高温闷棚等10项生态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提倡绿色防控,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提高蔬菜品质。
4.3 加强蔬菜科技培训指导 持续加强蔬菜生产技术的宣传、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与蔬菜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大棚蔬菜专业技术培训为侧重点,邀请省、市级蔬菜专家进行专业授课指导。同时强化农技人员科技入户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药减量和精准施肥,着力提高菜农的科技应用水平。组织外出参观交流,扩大菜农视野。
4.4 进一步抓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在遵循农业部行业标准及省级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组织农业和质监部门,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蔬菜无公害生产标准(制)修订,促进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蔬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指导,完善蔬菜生产档案,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争创并发展品牌,发挥品牌效益。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
4.5 多举措提高经济效益 逐步试验示范农业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结合草莓、西甜瓜种植等,探索农旅结合,带动发展观光、旅游、采摘等休闲农业。
4.6 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 整合涉农资金向大棚蔬菜生产倾斜,完善基地棚架、道路、水利、供电、喷滴灌等配套基础设施,发挥现有的规模化大棚蔬菜基地的示范作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大棚蔬菜生产,多创省级、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在促进菜农增收的同时,不断增强全区的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使徽州区的大棚蔬菜发展越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