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2016-05-30郑宝成

关键词:学生能力问题意识化学教学

郑宝成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问题提出的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的发育与成长,在课堂上,学生在悄悄地分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淡化,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下降,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关键。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所以,新课程理念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树立初中化学课堂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一、树立“问题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发动机。传统教学对“问题教学”关注不多,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质疑。因此,教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向“问题教学”倾斜,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荒唐”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热情鼓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案例1:在教授《分子》一课时,提出:1+1=2吗?初中的青春期学生会回答说等于3,学生会大笑,这时要及时引导而不是打压,我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的答案有新意,那是生活中有人说的,今天,我们在化学课堂上来验证一下。”,而不能遏制学生可贵的思维意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表其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联想,扩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问题。案例2: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展示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演示:从CO2量减少的角度观察:用两个个干燥的集满CO2的试管倒插在NaOH溶液和水中,对比水面上升的高度,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考归纳、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三、讲求追问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案例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设计如下:看过央视栏目:是真的吗?将藏纸巾的烧杯倒扣入水中,纸巾会变湿吗?学生就来了兴趣,然后进行学生活动:展示一个装有纸巾的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再设置问题情景: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氧气的体积含量)?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与互动,教师及时引导:1. 用什么方法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呢?2. 一瓶空气有多少体积?你知道用胶头滴管吸水的体积与被挤出空气的体积关系吗?让学生理解气体的体积可以由水的辅助来观察。有时可以故意让实验中水没有进入五分之一,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并归纳的原因:1. 氧气没有消耗完,即红磷不足,2. 氧气消耗完了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等等。最后再质疑:1. 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2. 有更精确的实验方案吗?3. 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学生讨论后由教师引导归纳:1. 反应物能且只能和氧气发生反应2. 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四、创设质疑情境,在探索中诱发探究能力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探究。案例4:关于“催化剂”概念的教学,课本上是通过4个演示实验而得出的。在教学中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同学在有一次实验时误把氧化铜当作二氧化锰,他发现氧化铜也加快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速率,他认为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如要确认氧化铜是催化剂,要补充什么实验?如何实验操作?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就提出该实验不严密,经过教师的诱导和同学们反复讨论及探索,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同学们认为要想使“催化剂”概念的得出变得更严密,必须再另外增设以下2个实验。即:①检验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②检验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催化剂的含义。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来,使学生好学、乐学。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问题意识化学教学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