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电子音乐的作曲策略

2016-05-30吴小冬

艺术评鉴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编曲作曲

吴小冬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丰富了当前大众娱乐文化体系,从而带给人们视觉、听觉与感官上与众不同的体验。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传统音乐逐步发生了形态及创作模式上的改变,以电子音乐为主体的音乐科技使得传统音乐领域眼前一亮,电子音乐的到来无疑为传统音乐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传统音乐作为广为人知的艺术文化,是传统音乐中的一大分支体系,深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与追捧,随着传统音乐影响力的不断扩散,一些年轻人逐步加入到传统音乐追捧当中,从而为传统传统音乐表演注入了新鲜热血,年轻人以其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将传统音乐元素充分融入到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使得二者相互补充又相互结合,产生了奇妙的艺术视听体验,从而推动了我国传统音乐焕发出了更为绚丽的艺术光彩。同时也给电子音乐作曲与编曲带来了挑战,对此本文将提出以下电子音乐的作曲策略。

关键词:电子音乐 作曲 编曲 策略

一、新时期电子音乐的特点与创作需求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从功能及其表现特征来看,电子音乐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第一,以专业电子技术为支撑的音乐表现形式;第二,伴随大众文化兴起的音乐形式;第三,以音乐爱好者个人意愿为出发点的音乐表现形式。电子音乐的三个内涵有所相关又有所区别,以专业电子技术为支撑的电子音乐不单单是指运用电子乐器及工具进行演奏,而是指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对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有所深入认识,从而借助于电子手段进行创作,比如可运用电子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剪切、合成及修复原音等等。

电子音乐如今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大街小巷,如商场歌曲、广告视频配乐、网络音频及影视配乐等。然而,不少人对电子音乐有着本质上的误解,电子音乐依附于电子科学技术而出现,并非融入创作者、词作者感情的音乐形式,且多为通俗、大众而又复杂的音乐模式。而事实并非如此,就目前元素多元、节奏各异的电子音乐特点来说,它本身是对传统音乐形式的改变与创新,其包含的丰富音乐文化及多层次情感不会因形式的改变而缩水。

电子音乐推动传统音乐音乐大众化发展。传统音乐的听众范围局限于中老年人,因年轻人有着不同的音乐价值取向与生活背景,无论传统音乐元素如何创新丰富,都无法获取年轻人群体的青睐,比如一些地方传统音乐的方言、一些京剧历史典故文化特点无法被年轻人所认知。而借助于电子音乐,会将年轻人钟爱的电子元素加入到传统音乐创作及表现中,促使传统音乐出现各类如临现场的声音特效与动态效果,聆听传统音乐犹如观看5D电影版酣畅淋漓,无疑吸引了大批中老年阶段之外的观众喜爱,扩展了传统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播范围,将传统音乐从小众化艺术变成大众化艺术。

二、新时期电子音乐的作曲策略

(一)编曲技术层面

现阶段一部分创作者在创作应用型电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把很大精力放在了对于器乐仿真度的追求上,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和细致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笔者认为,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作曲最大的不同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在编曲展开之前需要基于音乐作品之上,选择电子技术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构造进行改编,在原旋律与音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二次创作,从音乐源来看,电子音乐不仅仅是词作者、创作者的音乐艺术表现,更突出了音乐原声的艺术风采,它将不同传统音乐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转变、加以创新来拥有全新的艺术价值及态势,促使音乐曲调、节奏等出现各类如临现场的声音特效与动态效果,聆听作品犹如观看5D电影版酣畅淋漓。

电子音乐的声音不仅囊括了具体声音、实验室合成音、现场实音,还包括了各种噪音,而且每种声音的运用都非常的富于变化。其中,在编曲技术的应用方面,最基本的电子音色的合成器要明白,比如正弦波,三角波,还有方形波,杂波等等的,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从结构上创新传统音乐,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其编改技巧,将所选歌曲改造成最符合当前流行文化元素的歌曲。当前,许多电子音乐制作人,首先会钻研电子音乐作品的原结构,而后基于其曲调、歌词、演唱基调之上,选择不同的编曲方法及和音技术,进行不同音乐作品的創作或者改编。除早期创作的一些作品外,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大多使用了现场实时声音来进行创作,比如通过对原始声音实录、采样等获取声音,中期利用数字、模拟双平台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声效整合,并最终完成母带的制作。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许多电子音乐创作人将传统形式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创作风格。

(二)作曲语汇层面

电子音乐集合集合音乐制作、MIDI、录音、混音、编曲、声学、多媒体等技术,并且将上述技术元素充分融入整个音乐曲调,辅助传统乐器优化了作品音乐效果。艺术是人们常见但是又必不可少的展现形式,艺术本身包含着很丰富、多元化的内容,同时也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电子音乐可以各类方式对传统作品加以大胆创新和改革。只有在遵守作品艺术原有精髓基础上融入电子音乐,借助于电子音乐对作品本身进行音色及音响处理,方能促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进一步提升作品表演的艺术效果。

和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更加关注多纬度的空间效果,作曲家往往更为关注各声道、各层次的立体声效果。这一多维度的形成与创造,可以增加原音乐的结构与层次,同时呈现出音乐作品立体的感觉,能够从根本上推动音乐艺术分类的一体化发展。音乐是一种艺术,通过人的听觉及语言表达对外诠释的一种艺术。但是,音乐并不是简单的演唱表现,而是经过不断展现、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从而组织形成的具有美感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将原有形体美化得出的行为。因此,除了在创作、编曲方面打破传统模式之外,电子音乐会采用一些传统音乐作曲中不用的电子音乐词汇,以及当前网络领域最广为人知、朗朗上口的新词汇,借助信息技术对音乐不同词汇、不同节奏、不同唱段进行划分,以传统作曲技法完成代音乐轴作体系中的、音频合成,比如充分应用电子琴以及各种各样的合成器,创新原音乐的混合织体、旋律层,促使音乐旋律及曲调中的低音层、和声层等发挥更加出色的视听效果。

(三)现代技术与音乐本质的融合

音乐编曲工作十分复杂,电子音乐的作曲涉及更多技术、新鲜元素与音乐风格,整个作曲过程更加复杂。尽管电子音乐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作曲意识、作曲规律与作曲风格,但是仍旧需要结合音乐创作的本质,基于音乐歌曲创作、编曲基础上,促使电子技术在音乐创作中发挥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脱离了音乐编曲的基本,忘却了基本的音乐编曲原则,运用再现代化的技术、采用再新潮的编曲模式都只能导致电子音乐作品成为一堆包含多种元素的音乐,而并非是基于技术创作出来的具有意义、富有深刻情感的作品。因此,在笔者看来,在进行电子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欧美元素或者其他金属元素等,还是借助于、MIDI、录音、混音等技术,电子音乐,都能够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但是,笔者认为电子技术与音乐编曲理论的融合更为重要,我国许多电子音乐创作人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仅仅为了新潮、为了融合而融合,更应该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电子音乐相融合,在音乐创作中坚持个性创新,不少新时代的音乐人目前都积极倡导传统声乐器乐与电子声音相融合的电子音乐创作风格都推动着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对增强中国中国现代电子音乐学派在国际电子音乐领域的影响力有重要作用,这才是当前电子音乐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创作与编曲的有效结合既能够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音乐文化产业的艺术造诣,还能够借助于先进的电子音乐编创技巧和荧幕画面设计让观众看到更富有艺术精髓、艺术灵魂的音乐表演。无论如何,电子音乐编曲、创作在音乐创作中的具体运用都是值得大家认可的。电子音乐无论是从词作、还是曲风,都刷新了以往的传统音乐创作理念,借助于电子技术进行电子音乐作曲、编曲,可以拓展原有电子音乐的创作空间,促使词作人和曲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作力,另一方面电子音乐可以强化作品的艺术造诣及特性,为传统音乐作曲打开一片新天地,同时提升作品对于音乐创作发展的文化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电子音乐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与其结合的关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2]黃忱宇著.电子音乐与计算机音乐基础理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5.

[3]李秋筱.中国(大陆)电子音乐早期创作特点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4]张小夫.电子音乐历史长廊漫步[J].科技资讯,2005,(02).

[5]刘晓初.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6]李秋筱.中国(大陆)电子音乐早期创作特点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金玲.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周云婷.从声音的拼贴与塑造看具体音乐与合成电子音乐的殊途与同归[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2011年.

[9]赵玥.论传统音乐与现代电子技术的融合[J].歌海,2015,(04).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编曲作曲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邀你来我家
春日景和
作曲心语
十唱共产党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简论电脑音乐编曲
George Ger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