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6-05-30魏金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验教学

魏金萍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实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恰恰可以很好的实现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教学 能力诉求 素质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学科。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它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学科,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当然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对许多生物现象最清晰有力的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因其微小必须通过显微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很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新课改中,新课标更是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还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自信和欣喜,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其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恰恰符合我们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遗憾的是,由于教学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的缺失,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不少地方仍为“口头式”实验,即老师仍以教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学生不能以第一实施者真实地参与实验中来。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最大限度地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方法和技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里究竟怎样通过实验教学完成素质教育的,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这个动力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且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可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传道”引导学生, 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好奇,而怎样把好奇延续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并且形成一种美好的学习品质,还要教授给予适时适当的激励。而实验课优势在于,其本质就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并非一味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所以实验课是增加学习趣味性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一节课的导入是否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探究的动力源于质疑,所以很好的设疑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源泉。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切不可设计太难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学生认为没有探究的必要,也会减弱他们的学习激情。

二、培养团队意识

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刷新的世界。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扑面而来,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又充斥了诸多观点。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真正所需要的,不但需要极强的分辨能力,还需要极高的专业诉求。这就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于是团队意识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培养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高中生在学校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中,与人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相对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际上,实验课则是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那么,具体在做实验过程中如何提升合作意识呢?

我认为,分组学习是非常好的方法。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个成员左右,将实验细化,以便给各小组分配任务,因其紧密相联性,故各小组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这样各小组的成员之间因其目标的一致性,就会统筹规划,有序地分工合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提高了交流能力,更有极强的团队意识性,而且能体会到无以言表的快乐。

三、梳理知识网路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谨遵“3W”“5H”原则,即why(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和怎么做、如何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生物实验更是如此。在每次做实验前,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会主动思考用何材料器具,科学设计操作步骤,重点标注注意事项,从而主动构建好实验的知识网络,做到成竹在胸,进入实验室后边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先预习,教师再对实验难点和要点加以点拨,以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动手实验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与实验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像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特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等内容,再着重点拨原生质层、细胞液、渗透作用等重难点,学生熟悉了这些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即使不成功,学生也会主动根据所学知识去分析、反思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探究的意义。

四、提高能力诉求

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知识与技能”,更是提高了对于学生的能力诉求。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的高考更是凸显了对于学生能力的诉求。在学校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着力点都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努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来适应当代这个发展日益迅速的社会,体现自身的价值。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奇、高效地汲取知识,还提高了其多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素质大厦。最终使全体学生智力素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及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M].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2

[2]李高峰,陶铭.中学生物教学.第8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8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实验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