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计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6-05-30巨武成
巨武成
【关键词】 数学作业;设计目的;自愿;层次化
【中图分类号】 G6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55—01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而分层设计作业是分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分层设计作业,谈些看法和体会。
一、明确分层作业的目的
设计作业时,明确如何分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告诉学生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设计作业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作业习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作业的目的是因为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二、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作业布置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习题依层次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大部分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学生请教;C层是学习较轻松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能有所发展,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提高,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三、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学习内容我们已知可分为三类: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这三类内容处于不同层次,它们就有相应的彼此关联的三个层次的学习。前一层次的学习是后一层次学习的基础;后一层次的学习是前一层次的发展。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在这三个层次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为分类标准,把高中数学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来进行尝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