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音乐会的价值探讨
2016-05-30孔尧震
孔尧震
摘要:演讲音乐会,就是一种以边说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的音乐会,要求演唱者对自己所演唱的曲目进行口头阐述与讲解。伴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也开始使用"演讲音乐会"这种特殊的方式去展现艺术的美。本文仔细调查演讲音乐会的推广现状,剖析演讲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并从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不同角度探求演讲音乐会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演讲音乐会 表演者与观众 音乐推广
演讲音乐会从传统的室内音乐会中脱颖而出,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它用一种“边说边唱”的形式去诠释高雅艺术,以一种更新颖的方式对音乐进行表达。它拉近了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采用更直白、有效的方式让台上与台下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利用这种全新的方式把艺术带入了人们的生活。演讲音乐会相比较传统的室内音乐会是有所不同的,想要举办一场完整的演讲音乐会,表演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演唱一定数量的作品,阐述选择的这些作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创作背景。表演者亦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剖析歌词的抑扬顿挫,深度探讨作品的美学特征。表演者在演讲音乐会进行的过程中可与观众交流自己的演唱心得、细节处理等感受。
其实这种表演形式在宝岛台湾盛行已久,并且已经发育得很成熟了。在台湾的高校中(如辅仁大学、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院系研究所的学位考试就大致包括了演讲音乐会、毕业音乐会和毕业论文三部分。研究所的学生们在完成所修课程和期末考试之后,需要举行一场演讲音乐会,并由专业评审点评打分,通过者才可以申请毕业音乐会。演讲音乐会的时间一般要求在六十分钟左右,各校之间的要求略有不同。例如,在主修声乐的演讲音乐会中,演唱者曲目的实际长度应该至少在40分钟以上,演唱的曲目需要展现出学生的演唱能力,也需要呈现出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在演讲音乐会结束之后,学生还需要就演讲音乐会的举行撰写一篇诠释报告,归纳总结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与创作背景,解释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与曲式结构。有了这些文字归纳,学生就能够对作品有更多的体会,也能让观众对这场音乐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台湾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不难看出,演讲音乐会在其教育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高校研究所的学生们来说,它是对学习进程的总结,也是对导师知识传输的汇报与检验。对于表演者来说,它极大程度地考验了表演者的演唱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特有的表演方式对于观众来说亲切又直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同样有着相当大的探讨价值。
一、推广演讲音乐会的价值与意义
(一)演讲音乐会对于表演者的价值意义
在一场演讲音乐会开始中,表演者首先需要对即将演绎的作品进行大致介绍,包括作品的时期、时代风格、自身特征等等。也需要对曲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解释选择这些作品的原因。必要时需要对作品的各个段落进行分析,用直白的语言向观众阐述欣赏音乐时需要注意的部分。这种讲解的过程极大程度地考验了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作品的选择上必须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演唱、演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演绎作品。在语言表述方面,又要求表演者沉着冷静地分析作品的亮点,带领观众去更好地欣赏接下来的表演。在演讲结束之后,开始进入演唱、演奏环节。这个环节则和一般的室内音乐会无异,充分地考验了表演者的专业技能。在上一步的讲解環节中,观众已经大致了解了作品的年代、风格和创作特点,因此表演者就更需要在这个环节淋漓尽致地诠释作品的风格,突出作品的特点,这一点极其重要。
在演唱、演奏结束后,表演者可以对自己的表演进行点评,也可以与观众交流自己的表演心得。若有需要,表演者也可以自由发挥,扩展延伸至同时期的类似作品,对比风格特点,向观众普及、讲解。
不同于常规的室内音乐会,演讲音乐会不再仅仅局限于“表演”上,也把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演讲”,这无非对表演者的沟通能力与叙述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验。同时,有了“演讲”这个环节,表演者需要对作品和曲作者、词作者的背景进行透彻地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更有益于演唱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对于情感表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推广演讲音乐会对于观众的意义
欣赏音乐会的观众们大体分为两类:专业类与非专业类。对于专业类的观众来讲,走进剧院意味着专业地欣赏与评价,在聆听的过程中品位音乐、触摸音乐。对于非专业类的观众来讲,欣赏一场音乐会可能更多地意味着走进艺术、陶冶情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演讲音乐会的推广对于观众们来讲也是极其必要的。
拿专业类的观众来说,也许他们欣赏过舞台上即将演绎的作品,但由于专业背景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细节特点的了解可能还略有不足,那么在表演者演讲的过程中,专业类的观众就能够接受到新的音乐知识,获得全新的听觉体验,感知全新的美学特征。同理,观众也可以通过演讲内容更好地考察表演者对于作品的驾驭能力与表现能力,揣摩表演者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技巧。
对于非专业类的观众来说,欣赏演讲音乐会有着更深的意义。非专业观众大多数都是业余观众,他们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知识,对于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和创作特征也不太了解。因此演讲音乐会的“演讲”环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必要的交流机会。“演讲”可以让非专业观众对高雅艺术有全新的认识,可以从更通俗、更直白的角度欣赏音乐艺术。演讲音乐会充分地拉近了非专业观众和音乐的距离,将音乐更好的带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也完善了非专业观众走入剧院,欣赏高雅音乐的意义。
(三)推广演讲音乐会对于音乐作品的意义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演讲音乐会对于音乐作品的保留与传承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不少表演者会选择音乐家的套曲作品作为演讲音乐会的内容,如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等。这些声乐套曲中的曲目大多数都是艺术歌曲,以诗人的诗词作为歌词进行改编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每一首歌曲之间也有一定的文学联系。选择套曲作品进行演唱能够更好地锻炼表演者的协调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套曲曲目的连续演唱中充分地展现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在演讲的过程中翻译歌词的中文大意,带领观众领略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之美,通过语言和文字去理解音乐也无疑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可以以某一特定的音乐风格或内容的作品为主题,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音乐会。例如可以举办一场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题的演讲音乐会,演唱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的声乐作品,在音乐会的过程中吟诗唱曲,将中国传统乐器作为辅助伴奏加入到音乐会中来,这样既讲解了作品,又演绎了音乐,还可以让观众对传统乐器有更深的了解,这必然是一件极其有趣的创新。
可以以一位特定的作曲家的作品为内容举行一场演讲音乐会。介绍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与创作风格,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按照创作时间的顺序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展现出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变化,让观众从感官中体会作曲家的创作特征。
甚至可以以一个国家或者一种语言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音乐会,介绍国家的风俗文化与民族风情,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配合投影仪等声画设施进行表演,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验一把异域文化。
由此可见,演讲音乐会极大限度地让经典的作品焕发出新的光辉,真正的达到“常唱常新”,在每一次的演唱中都产生新的感悟。它也可以去展示独特的乃至小众的艺术作品,为观众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二、推广演讲音乐会的意义
欣赏音乐需要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的积淀,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参照。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伴随我们走过精彩的岁月。从目前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演讲音乐会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拿近些年来呼声颇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说”,当代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很多学生都觉得高雅音乐就是阳春白雪,与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鲜少有机会去接触高雅音乐,就算有接触的机会也不能去全方位的理解。而演讲音乐会这种特殊的音乐表演形式就可以更人性化的将高雅音乐带入校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沟通,再配合精彩的演唱,能让更多大学生体会到高雅音乐的乐趣。不仅仅是对高校音乐的传播,近些年来国内知名的声乐大师都带领着自己的爱徒展开了全国的巡演活动,如戴玉强老师、魏松老师,在他们的巡演音乐会里都没有主持人的身影,老师们亲自上场登台讲解,和观众们沟通,认真地介绍每首作品的风格特点,真诚地交流每次演唱的感受与心得。这种亲切新颖的音乐形式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让每一位在座的听众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对于专业高校来说,可以鼓励在校学生开展演讲音乐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们在表演与聆听的过程中得到相互交流。也可以将演讲音乐会作为研究生毕业考试的一部分,将这种形式融入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面向全校专业与非专业的学生们进行音乐文化传播。相信这种直白易懂的表演方式一定会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也会让更多的学生對音乐产生全新的看法。这对于音乐传播来讲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对观众群体来说更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对于文化传播来讲,演讲音乐会可以用其特有的表演形式对精彩文化进行宣传,以音乐为桥梁,架起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推广演讲音乐会可以使音乐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融汇,鼓励更多人去探求文化的多元魅力。
演讲音乐会是目前音乐界迅速发展的一种表演模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百变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演讲音乐会的推广具有特殊的价值,对于不同风格作品的诠释也有巨大的意义。作为从事音乐专业的我们,更应该大力推广这种优秀的表演形式,积极地参与进来,去挖掘演讲音乐会无限的可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表演者和观众加入进来,在学习和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让这种新鲜的表演模式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贺蕾.台湾部分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现状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5年.
[2]李菱.浅析音乐评论及音乐会评论的若干美学特征问题[J].音乐时空,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