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欣赏初探
2016-05-30刘雅静
刘雅静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在我国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反映我国近代、现代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的祖国》、《白毛女》、《军队与老百姓》等等。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对这类题材的作品并不特别感兴趣,而对比较贴近生活的流行歌曲、动画歌曲、电影插曲兴趣较浓。其原因是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当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叫大的距离,当代学生,就是老师也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经历过革命先辈们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爱与恨,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时尚文化,快餐文化、喜爱的是稍纵即逝、不断变化的新鲜事物。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这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兴趣提高,一直是我所头痛的一个棘手问题。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架起一座历史通向当代的桥梁,就需要音乐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从学生生活环境入手
为什么学生觉得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离的很远呢,因为传统的欣赏教学往往比较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是夸大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只能填鸭式的记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要不失时机的把革命历史故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们更准确的理解、明白。
例如欣赏《白毛女》,可以先准备一跟红头绳,问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然后问同学们要买这种红头绳需要多少钱,觉得贵吗;但是这根红头绳在不同的时期却有不同的意义,在特殊的情况下却特别珍贵。然后给大家将白毛女的故事;或是问同学们过年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送给自己什么礼物,而有一个姑娘却希望在过年时能拥有一根红头绳,但是这样小小的要求却也很难满足,这是怎么样一件事呢,这样引出要欣赏的歌曲。在这节课要结束的时候要及时总结,把那个时期与现在的生活做对比,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从学生心理环境入手
当今年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当代学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他们的知识、思想、文化、情操超前发展;心理、生理早熟;具有较强的多思的性格,独立的判断力和自己的个性。由于通俗歌曲的平民化内涵,时尚的个性,加以动感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从而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快餐,也自然成了高年级学生音乐生活的首选。虽然,它们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但也不乏一些佳作。因此,作为我们音乐老师要做的是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选择地把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动漫的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如:欣赏《我的祖国》时,我抓住了学生喜欢看电影的心理特点向他们介绍了电影《上甘岭战役》中的主要情节,而后通过对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的描述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共鸣。欣赏完《我的祖国》后我 选择了《我的中国心》、《大中国》两首歌曲供学生欣赏,在学生的心目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张明敏动情的演唱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实践证明,让通俗歌曲中的精品进课堂,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但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欣赏到了精品,思想得到了升华。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科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系列的积极的影响它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外部教育要求和内容的内化,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增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交往,促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人格特征,总之,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音乐欣赏中鼓励学生创造
“创造”是音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体现之一,也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奏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在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具体分为即兴创造与非即兴创造两类。而前者相对而言是学生潜能含量的表现,后者则是音乐模仿前提下的再创造。我深刻的体会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求学生去创新,那么教师先要解放思想自己先去创新,只有教师创造性的展开教材、挖掘教材,才能展开教师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从而带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尝试。
随着时代的不断的、越来越快的发展,革命历史时期的那个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那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但是世界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传统不能丢,这也是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的性格,不浮躁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教师特别有责任把传统保持住,让学生慢慢理解吸收。因此,学习革命历史音乐作品很难进行好,但是也是很重要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的几个方法可以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