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四大突破靠不靠谱?
2016-05-30张毅
张毅
近日,平安好医生正式公布已融资5亿美元。在成功融资之后,平安好医生将提供线上医疗信息咨询、在线医疗服务、线下和诊断治疗以及在线移动支付试点等四大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真的靠谱吗?又能否足够支撑平安好医生未来的发展?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平安好医生
平安好医生(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8月成立时,公司注册资本仅3.5亿元人民币。可在两年后,A轮融资就让其估值达到了30亿美元,从资产增值上看,完全称得上是火箭般的速度了。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平安好医生似乎从一开始便无需为资金担忧,只需要做好整体战略布局即可—而线上医疗信息咨询、在线医疗服务、线下和诊断治疗以及在线移动支付试点等功能也构成了平安好医生的四大业务群。不过,在谈平安好医生成为移动医疗领域独角兽机会之前,应该首先关注的是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移动医疗领域突出重围。
“百亿估值”多国杀
虽说平安好医生有着中国平安集团的支持,资金缺口不会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但其毕竟太年轻了—《平安好医生》APP推出至今也就一年半不到,而国内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融资从2014年开始井喷,2015年国内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拿到18亿美元的融资。进入该领域较早的微医集团早在2014年便完成了C轮融资,更计划在2017年上市。再加上丁香园、好大夫在线和阿里健康,众多竞争对手共同推动了整个移动医疗领域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培育。从低门槛的预约挂号、医药信息咨询,到医患沟通与线下诊断治疗,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进入者数量暴增。当越来越多互联网医药企业铺垫开始出现成效,且企业趋于成熟时,势必会改变当前粗放的竞争模式,离整体行业洗牌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
用重资产模式做互联网生意
相比传统互联网厂商以“互联网+”的形式进入传统行业后,追求轻、快的发展模式所不同,平安好医生从规划开始,便确定了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平安好医生不仅直接从三甲医院挖了几百个副主任和主治级别的医生,在线上建立了一个云诊所,还做出了10 000家线下诊所的规划—这些都是典型的重资产经营模式。众所周知,这样的运作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说,平安好医生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近亿用户和数十万的日咨询峰值,和其土豪般的烧钱速度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重资产模式或许在扩张速度上不及传统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但其市场渗透率和用户黏性优势都会在后期逐渐体现,尤其是其背靠的中国平安集团本身就在金融与保险等领域占据优势。
医生资源成为争论焦点
在平安好医生的服务闭环中,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的医生和线下诊断治疗的医院是其商业模式中的重资产,也是其成败的关键。
在医生方面,平安好医生主要通过签约全职家庭医生、三家医院合作医生和外部普通医生三部分组成,看上去很完善的阶梯医疗团队,却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是现实问题,名医与专家往往被众多线下医院争抢,除本身治病救人的工作外,还会兼顾教书育人,培养医生的任务,这类医生本身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让他们放弃线下服务的职能与义务转投线上,显然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普通医生数量或许能够满足平安好医生一类线上移动医疗平台的需求,但当前线上诊断方式有限,纯粹的文字加图片描述,恐怕并没有多少医生真的有足够把握判断病情并提供建议。而在线下医院环节,虽然平安好医生提出与 2 500家线下医院合作、自行开设10 000家左右的诊所和健康监测检验中心,再加上春雨医生、丁香园合作或者自行开设的线下诊所,同样面临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构筑移动医疗生态圈
互联网切入健康领域,无非是看到其巨大的市场利益和对未来生命科学应用的卡位,可有别于租车和旅游等灵活运用传统领域碎片化资源,医疗资源原本在线下就已经非常不足了,难以有可被互联网利用的碎片资源。虽然从战略布局的角度看,移动医疗生态圈的确也有成功构筑的可能,但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笔者之所以选择平安好医生,主因是其背后的金融与保险资源,而并非其移动医疗平台。
站在整个中国平安集团布局的角度看,平安好医生只是医疗领域一个应用布局环节。虽然平安好医生难以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中国平安集团却可以借商业保险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相比春雨医生与丁香园需要同第三方达成协议进行商业保险相关合作,保险本身就是中国平安集团的核心业务。而通过在移动医疗领域的运作,中国平安集团内部各业务部门的沟通显然更具优势,这或许也是其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推动移动医疗平台建设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一个生态圈的构建对内而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