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
2016-05-30邱成斌
邱成斌
摘要:莫扎特是创作歌剧的作曲大师,特别注重旋律,所以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特点也是主要体现在旋律上,作品但是精致轻巧旋律优美动人,弹奏他的作品要很讲究,不能随便,细小的变化都要弹奏出来。贝多芬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莫扎特有所不同,他的作品有和声以及声部的变化,情感丰富、转折比较多,变化幅度比较大。贝多芬的和声变化富有感染力和戏剧性,所以不能仅有声音的大小的对比,还应该注意到情绪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对比。
关键词:莫扎特 贝多芬 钢琴作品 创作风格
莫扎特(1756-1791)德国古典乐派作曲家,美国作家菲尔·G·古尔丁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把莫扎特排在第2位并把他立为不朽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41首交响曲、20多首弦乐四重奏、四十二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27首,钢琴奏鸣曲17首、多部歌剧以及许多的弥撒曲和歌曲。特别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与魔笛K.620非常出名。
贝多芬(1770-1827)德国古典派作曲家、钢琴演奏家。美国作家菲尔·G·古尔丁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把贝多芬排在第3位并把他立为不朽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第三号降E大调英雄交响曲,第六号F大调田园交响曲以及最著名的第九号欢乐交响曲。还有5首极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1首通常被认为是最好的小提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人认为是世界上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还有16首弦乐四重奏、32首钢琴奏鸣曲、10首序曲、10首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5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6首弥撒曲,其中1首达到了或接近巴赫《b小调弥撒曲》的水平。从这里分析在美国作家菲尔·G·古尔丁的眼里,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把谁排在第1位吧!那就是巴赫。
莫扎特与贝多芬在许多方面是有类似之处的,比如莫扎特与贝多芬擅长的乐器都是钢琴,都是4岁开始学习钢琴,都是出生在音乐世家。莫扎特的父亲是一名作曲家,大主教乐团中优秀的小提琴手,是一名音乐教师和理论家。贝多芬的祖父是一位受过训练的音乐家,他的父亲是钢琴和小提琴教师。都是不朽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是创作风格上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笔者的认知水平有限,只能从他们俩的钢琴奏鸣曲方面了进行作品风格的对比来做简单的研究。一首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330),一首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110)。贝多芬的许多作品前期是受到海顿与莫扎特的影响的,尽管贝多芬不愿意这种说法,他也不愿意承认是海顿的学生。但是在晚期贝多芬的作品已经有了浪漫时期的风格了。
莫扎特是创作歌剧是作曲大师,特别注重旋律,所以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特点也是主要体现在旋律上,作品但是精致轻巧旋律优美动人,弹奏他的作品要很讲究,不能随便,细小的变化都要弹奏出来。比如《奏鸣曲》(K.330)莫扎特的和声比较简单,不像李斯特、贝多芬的和声那样复杂。莫扎特认为过多的戏剧性处理会破坏典雅的风格。演奏的时候声部要清晰一些,小分句要明显,但又不能零碎,可以通过气息练成为大句子。
有人说莫扎特的作品是含着眼泪的微笑。他的作品与肖邦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很像,表现内心的东西较多,很难演奏,要通过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受来演奏他的作品。比如(K.330)第二乐章例。
旋律大部分都在右手,所以强弱的对比、变化都要靠右手来控制,左手大部分是带有韵律的伴奏音型,它能帮助右手的旋律弹奏得更有活力。
上面这个例子中左手的节奏音型具有舞蹈性的起伏,富于动感。尽管维也纳学派主张强弱对比不要太突出,但是现代钢琴不是古钢琴,所以在演奏时还是应该有变化幅度的,要有力度的对比。最后一个乐章要活跃一些,乐曲的强弱起伏有致,弹奏就会颇有效果。
贝多芬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莫扎特有所不同,他的作品有和声以及声部的变化,情感丰富、转折比较多,变化幅度比较大。贝多芬的和声变化富有感染力和戏剧性,所以不能仅有声音的大小的对比,还应该注意到情绪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对比。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节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音乐因素,所以弹奏他的曲子时节奏要求十分精确。节奏的内在韵律是音乐的脉搏,只有首先经过严格的节奏训练,才能够把握rubato的自由。
贝多芬的单音进行或跑句也是有深度的,线条感极为明显,这与莫扎特的典雅是不同的,他要弹得有力度、有气魄、颗粒性强。下面就以在贝多芬《奏鸣曲》(OP.110)为例来进行对比分析。
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发现在弹奏技术上并不难,但是从音乐理解上比较难。在第一乐章中是旋律性的,声音要控制得沉着一点,触键要深一些,不能够有虚无缥缈之感,即便是轻声也要弹到底。第12小节之前是平静的,十六分音符出来时情绪要突然转快,触键之前要先有想象中的音色,用手指的肉垫部位触键,动作要小。踏板要干净,使和声纯而无杂音,音乐轻巧而不虚浮。
第28-30及第87-89小节的和声是反向进行的,演奏的时候要有幅度,显出和声的威力。在这一句中不仅有声音大小的对比,而且还要有情绪上的深刻对比,内声部起着很大的表现激情的作用。这几句要突出左手的旋律,要有内在的渐强,但是不要马上就表露出来。
第37-38小节之间要把握它的关节,营造出亲切的结束。接着是展开,但是不是发展,更像是一种回忆,因此是平静的。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的几处衔接要安排好,这是演奏中的手法之一。第56小節是再现开始,演奏时要比前面的触键略深一些。
第二乐章比较简单,有斗争、挣扎的情绪特征。演奏时节奏要鲜明、有力,强的地方要有韧性。和声进行要清楚。中段虽然有一些自由零散,但是不能有终止的感觉,而应该是一种问号式的处理。
第三乐章的引子情绪十分伤感,要充分按照贝多芬的意图来弹奏。右手的三度音及和弦触键要整齐,左手的八度弱奏进行包含着低沉深刻的隐痛。在慢板的部分,高音部使用了大量的切分音型。小分句的进行,降F的出现使得旋律有明显的伤感色彩。旋律优美而富有感染力。情绪的表现虽然比较细腻,但是弹奏力求自然,犹如内心深处的述说。每个音符及乐句都要有内在的联系并通过敏锐的指触弹奏出来。左手的和弦要感觉到和声的变化,内声部的旋律平稳进行,衬托出右手伤感的旋律。
从第86小节开始,右手的主旋律与中声部的旋律要分清。第113小节半音反向进行,调性的变化有一种倾向,要有意识地衔接过去。此处节奏变了,但是速度没有变化。
第三乐章是朗诵式的。由赋格平静地引出,各声部层次清楚,第115小节右手的旋律优美而富有歌唱性,同时,又好似一种祈求,十分感人。左手的伴奏如四重奏,要用手腕去控制和弦,使右手旋律得到充分的表现。Cresc只能在平静中略加体现。在这段乐曲中的休止符尤为重要,似内心的哭泣。第135小节右手旋律是25小节主题的反向进行,节奏不变,仍然要弹奏得平静而干净。
这段音乐是贝多芬对苦难一生的回忆。乐曲的独特之处在于用这种断断续续的旋律表现期望,像是一种痛苦的发问。它是典型的断断续续的祈求,绝不是豪放的长篇大论,是对他自己一生遭遇无能为力的感叹。有人说他的一生中不幸的遭遇,都宣泄在这部作品中了,但是随着他晚年失聪,这种宣泄在后期的作品中渐渐地平息了。到晚期似乎已经完全接受这个不可能改变的命运。
以上两首钢琴奏鸣曲从一个小的层面上浅谈了两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家的创作风格,让我们在学习弹奏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区别,尽管他们属于同一个期间的作曲家。
参考文献:
[1][美]菲尔·G·古尔丁.古典作曲家排行榜[M].雯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