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班级管理建设与师生核心素养的关系探究
2016-05-30彭正宏
彭正宏
【关键词】 班级管理;建设;教师;学生;核心素养;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24—01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以“特色”为核心的“4.4.1”特色班级管理建设模式(即“四个立足” 、“四种文化”、 “一种特色评价”)
1. “四个立足”:指小学特色班级管理建设要立足学生、立足班级、立足老师、立足学校。
2. “四种文化”:指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1)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班风、学风、特色班级工作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体要求:各班制订本班的班级总体奋斗目标(班规),班级精神格言(班训),语言凝练、催人奋进。然后围绕班级特色制订班级常规特色创建工作和班级学科特色创建工作。
(2)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具体要求:①班主任确定班级制度文化总体框架——班级自主管理制度。②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发动学生共同商讨、制订各项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3)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的布置和师生的仪表。班级布置包括特色班级名片、特色墙面文化和特色走廊文化;师生仪表包括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具体要求:①根据本班班训,做好班级的布置内容:a.设计班级名片。包括本班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级目标、班级口号、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等;b.装扮特色墙面文化。包括“创意乐园”、“学习园地”、 “风采展示 ”、“每周一星”、“成长足迹”等;c.打造特色走廊文化。包括生态角、图书角、英语角、储物角等②全校交流评估。检查师生的仪表,包括师生的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
(4)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各班班主任以打造“红色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依照班级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有班级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规范评比活动贯穿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始终。
3. “一种评价”:指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评价。学校对班主任实施上述四种文化的综合评价和特色班级的内容的评价。综合评价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特色班级评价包括卫生免检特色、常规管理特色、自主学习特色、文明礼貌特色、心理健康特色、创新德育特色、工艺制作特色、科学兴趣特色、文学特色、艺术特色、摄影特色、体育特色和英语特色等。
二、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班主任按照上述“4.4.1”模式,赋予班级特色化亮点
1. 立足于班级,积极打造一班一品的精神文化。
2. 立足于教师,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 立足于学生,营造多彩的物质文化。
4. 立足于学校,促进行为特色文化。
三、形成一种特色评价
即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综合评价,促进班级师生共同发展。
四、提升师生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班级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的人文环境,让班级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使得学生、家长、教师、班级、学校都在不同层面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1. 学生层面。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绝大多数学生正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孩子们成绩喜人,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2. 教师层面。首先,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所有教师不断追踪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其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师德高尚、带班有方、育人有法、富有德育创新精神的名班主任。最后,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方面硕果累累,课题通过省市鉴定,并喜获一、二、三等奖。
3. 家长层面。家长配合学校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调动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家长对学校、班级及教师的满意度有了明显上升,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家长素养得到了提升。
4. 班级层面。通过建设小学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特色班——“小鬼当家”特色班级、书香特色班级、自律特色班级等等。
5. 学校层面。通过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建设研究,各学校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从而推进学校管理。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