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05-30苟秀蓉
苟秀蓉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终身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21—0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实现的自我变化与发展,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和专业技能的积累和完善,还要实现对教师自身和所从事职业的成熟和深化,从而建立起一种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理论认识所构成的教师职业素养体系。
终身学习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 首先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际》中提出。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也有相同的教育观点,《礼记·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说的就是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更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教师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只有教师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北京著名校长李希贵提出了“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观点。从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关系来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观点是合理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成为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与能力提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培训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如果缺少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建构教师自我发展平台,关键是要让教师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和历练智慧,成为学习型教师。
二、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是一种以品德培育品德、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艺术化的事业,这是教育化人的基石。 教学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对教师来讲,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工作的属性决定了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又要掌握与时俱进的育人能力。唯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唯有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才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融进与学生的点滴交往之中,从而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力量。特别是育人更是需要艺术化的能力,需要将教育理论与教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内化为教师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
教学工作是充满着创造与活力的活动。当我们面对富有个性与思想的学生时,我们不仅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应该要不断加强学习与修炼,来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体魄、健康心理、有知识、懂礼仪、具有科学人生观的人,使教学的活力充满到教师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时,正是教师这种创造性工作,开启了学生心智,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让教师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教师工作永葆活力。
三、时代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来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新的知识,仅靠陈旧落后的知识储备,已经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职责。据统计,当今世界90%以上的知识是近三十年所产生和出现的,知识半衰期缩短到五至七年。因此,作为知识前沿的社会群体,教师一定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获取,不仅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途径日趋多样,面对不同文化和思维以及学习和生活中压力,他们会产生许多的不解与困惑。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才能担当人师,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要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还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用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感化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