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铿锵有力的生命欢歌

2016-05-3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短句腰鼓安塞

陕北即陕西省的北部,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高原的浑厚与塞外的广袤孕育出了陕北人豪迈、粗犷、不羁的性格。“陕北生来陕北长”的刘成章先生,用自己敏锐的视角与灵动的思维从安塞腰鼓充满活力的舞姿和鼓声中挖掘出了陕北人的精魂,写就了《安塞腰鼓》这篇礼赞陕北人生命活力与黄土地昂扬精神的厚重诗篇。

具体说来,《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安塞腰鼓这种舞蹈艺术讲究“力”之美。为了体现这个特点,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采用了短句成段、长短兼用的句式,使全文形成明快的节奏。文章虽只有千余字,却由30个段落构成。其中,最短的段落是由独词独句构成的。即便是最长的段落,作者也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安排。如: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在本段中,“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等短句夹杂在长句间,形成了音乐的节奏感,这就把安塞腰鼓宏伟壮观的火热场面奏出来了。

二、善用修辞,气势恢弘

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安塞腰鼓的内在气质与外在神韵,特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气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全篇既有段内排比句,又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段。段内排比句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段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文章第十三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十七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二十二段“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二十四段“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种反复咏叹的句式就表达出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由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增强了散文的诗意美和韵律感。

三、精心选词,感情激越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选词方面匠心独具地抓住了一个“动”字,并组织成系列“动态”的语言,以此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活力与动感。如: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本段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表示动态的词语独自成句,充分体现了安塞腰鼓舞姿的迅疾和力量;同时也正是这些掷地有声、激越昂扬的词语,酣畅淋漓得如同滔滔江水,使全篇宛如一幅流动的泼墨山水画,使人心动!使人激越!使人亢奋!

【即学即用】

1.结合语境,从长短句的角度品析下面的段落。

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表演着自己的绝活,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李登建《铁匠铺》)

2.仿写练习。(要求:所造的句子要与例句大致相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潺潺流水,奏出了清澈的乐曲;葳蕤草地,闪耀着露珠的光芒;巍峨高山,撑起了高傲的脊梁。

造句: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造句:

3.品析段落中的黑体词语。

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摩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肖复兴《荔枝》)

猜你喜欢

短句腰鼓安塞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