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育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6-05-30雷绍湖
雷绍湖
摘 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育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实则有着莫大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阐释美育的涵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进而就美育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促进作用做一探析。
一、美育的涵义
美育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主要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改造自己,培育和完善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1]它是一种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或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或主动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来接受美感教育,从而培养审美主体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并“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确切地说,美的世界里的精神生活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2]
席勒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他在《美育书简》中较系统地论述了美育的性质及其功能。他认为美育是实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完善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他说:“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3]在西方,美育思想孕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和史诗中,古雅典就提出教育要培养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他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塑造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诗教、乐教就是美育。从孔子开始,中国哲学还逐渐形成了人生境界的学说,强调塑造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随后,美育被写入了党的教育方针,放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诸多困境与难题。
从总体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大学生意识形态认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否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逆向化认同;有些大学生受当今社会浮躁、功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应付学业、入党、升学、求职等的工具,而不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功利化认同;还有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不掌握甚至并不接受,但由于客观环境或主观需要等各种原因,表面上表现出非常理解、非常接受、非常信奉的样子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在世界全球化、网络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丝毫不能放松。
三、美育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美育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过程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便包括大学生美育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到学校与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是塑造理想人格的灵魂工程,对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讲,美育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旨归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的。
2.美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创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目前,我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条: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然而,这两种教育形式普遍存在课堂教育的方法单一乏味、课外实践环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4]。主要原因跟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老师上课呆板枯燥,有的老师因循守旧仍然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只讲灌输的教育方法难以被大学生所接受,有些甚至遭到大学生的反感。真正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这方面,国外的隐形教育、情景教育和行为教育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比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俨然已成为西方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它用一部部美国大片向全世界推销美国式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政治理念。所幸的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以借助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艺术审美来丰富其内容,可以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来创新,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利于其接受。
3.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信仰什么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5]。这也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大使命,必须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样,理想信念也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就禁不住各种诱惑,极易被极端分子利用,或被极端思想蛊惑,从而缺乏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而美育将能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因为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并“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审美活动中,大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辨别出什么是“美”“丑”“善”“恶”。可以说,美育正是通过生动活泼的审美活动,传达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美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ct)和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eeKohlberg)通过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人的道德发展是由低阶段、低水平向高阶段、高水平发展的过程、是由他律到自律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法律和规范只能起到最初的推动作用,而激励个体走向道德完美的永恒的、内在的动力是人的审美需求,因而美育就是个体道德发展的最后依托。美育之父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可以看出,美育是培养道德的一种有效手段,美育能够使感性和理性尽量的和谐,促使人的精神获得彻底的解放。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使大学生社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而美育正具备这一功能,它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提升个体的道德认识、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感、增强个体的道德意志,从而使个体在无形之中实现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顾永芝.审美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2]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
[5]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