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
2016-05-30杨卫东
杨卫东
摘 要 高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一般策略包括审题、建模、求解、验证和回答基本环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顽强的探索精神,应从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入手,进而为开展高中数学应用性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应用题 现实问题 应用性问题 教学实践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86-02
一、师生共同探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1.克服阅读心理障碍。许多学生一见应用题文字这么长,数学中的情景又比较陌生,连题目都不“敢”去看了。实际上,带着自信、冷静地去读完题目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教师必须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冷静,认真对待,不能随意放弃,每次考试都尽可能地考查一道与复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应用题,以便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2.掌握语言转换技巧。要排语除言障碍,必须做好读题和翻译工作。读题是翻译的基础,读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弄清题中的已知事项,初步了解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情,要求的结果是什么。在读题的基础上,学生要能复述题目中的要点,深思题意,很多情况下,可将应用题翻译成图表形式,形象鲜明地表现出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楚问题中有几个变量,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哪些未知可以用已知表示,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3.熟悉一些常见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模型。阅读是为了理解题意,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过程。一道题目可能有较多的建模思路,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或运算过程少、技巧性不太强的数学模型来解答题目,一般来说,可采用下列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1)用分析法、综合法进行双向推理列式,利用已知条件顺向推理,运用所求结果进行逆向搜索;(2)借助常用模型直接列式,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可建立指、对数或方程模型,行程、工程、浓度问题可以建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拱桥、炮弹发射、卫星制造问题可建立二次模型,测量问题可建立解三角形模型;计数问题可建立排列组合问题;机会大小问题可建立概率模型,优化问题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等。
二、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没有基本的课本知识、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应用问题的解决就会有如闭门造车,空中楼阁。解决应用问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精讲多练,特别重视那种活灵活现的实物模型教学、场景教学、应用教学,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比较扎实的数学理念、思维理念和模型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怕复杂、怕繁琐是人的基本心态,只有具备“不怕虎”的精神才能具有“深入虎穴”的决心和信心。有的教师碰到运算就直截了当地给出答案,也是造成学生运算能力差的根源之一,这样的做法直接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断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地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运算技巧、运算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运算思维达到一个高境界的层面,从而树立起学生顽强的运算毅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
思想上重视计算。许多学生只注重列式不注重运算,对复杂的算式缺乏信心,对简单的算式粗心马虎。原因在于思想不重视,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为此,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知道运算失误所造成的对学习成绩的消极影响。
算法要精心研究。运算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公式和法则要准确无误,这是保证运算准确的基本条件。因此,平时的作业、练习、测验等都必须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总结、订正,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另外还需要学生运算要熟练且合乎算理,运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或根据概念,或根据公式,或根据法则,要养成思维严谨的好习惯。
三、用好教材提供的应用题平台
1.高中数学课本中,每张都配有章头图和引文,其目的就是以实际应用的例子作为全章内容的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巧用这些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提出一至两个应用性的问题 ,留下解题悬念,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外阅读 ,扩充知识面。书中每一章节都附有一至两篇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 ,可鼓励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扩大知识面 ,(下转第109页)(上接第86页)提高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和探索 ,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体验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适当利用实习作业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章末的实习作业 ,可以灵活利用学校的教学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作业 。也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 ,通过: 实验→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在完成实习作业的过程中 ,通过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提高了操作能力 ,增强了学生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承春.应用性教学问题教学探究[J].广东教育 (教研版),2006, (12).
[2]柳红梅.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