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十分钟,人人的坚守

2016-05-30孙孝莉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张老师语文课语文课程

孙孝莉

摘 要:课前展示作为语文课一个漂亮的开场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重视。本文将结合本校学情,对语文课前展示的对象、内容以及形式分别进行阐述,并针对相关有争议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学情;对象;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57-01

近期读到张显容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一篇文章,张老师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课前展示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剖析。可是笔者在课前展示的实践过程中,对论文所述几点问题稍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想以我工作的学校为例,结合张老师在论文中分析的几点问题,谈一谈自己对语文课前展示的一些理解。

一、课前展示的对象:人人要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仔细阅读你会发现,“生活”“开放”“品位”“兴趣”“实践”“表达”这些关键词在课标中反复出现。可是对于地处城郊的一所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环境大多是封闭式的,学生的见识以及表达能力都不及城市中学学生,自信程度也还不够。学生的来源非常多元,既有城镇也有农村,既有本市也有外省外市,既有家庭条件好的也有家庭条件差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设置课前展示的环节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激励每个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在第一阶段各组组长美文背诵,其他学生小组形式进行课内古诗词背诵展示。第二阶段各组组长之外的其他同学自愿报名美文背诵,给小组双倍加分鼓励。同时我们也设置了学生互评的环节,展示的同学背诵完之后随机点一名听众针对语段的一个“点”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分别给展示、点评人赋分。当然,关于语段的选择和展示的熟练程度需要教师课下监督引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没有人在敷衍了事,也没有人的时间在空耗。

总之,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会为每个学生坚守住这课前十分钟,如果语文课不提供给他们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如果语文课还有不表达自己的“死角”,那么这部分学生在哪里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呢?

二、课前展示的内容:处处有语文。

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说法:如果说一节语文课是一首优美動听的歌曲,那么课前活动则是这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的曲调婉转悠扬、引人入境,那么听众的心情自然会愉悦而畅快,因此语文课的课前活动可以说是开启一节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是开启一节语文课的兴奋剂。按照张老师的观点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课前活动安排必须做好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衔接。可是在课前展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阅读视野非常狭窄,文学积累相当匮乏。很多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无法及时的与学校教育相跟进。相比较城市学校的孩子,他们出游的机会少,而相比较农村中学学生,城郊中学学生又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感悟大自然的机会少。同时这个年龄段的还是自制能力相对较差,能够有效地利用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更加淡薄。更有很多家庭是没有电脑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围绕着书本知识来进行,造成了学生学习思维僵化,知识运用环节薄弱,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与其衔接当堂课的内容,不如把语文课堂向社会延伸,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更实际一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章的写作能力。或者说,在家里没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我们在课堂上开辟出十分钟合作来完成,共同挖掘一篇文章的“美点”,讨论写作中如何模仿运用,最后尝试仿写和独立创作。

总之,生活处处有语文。而涵盖丰富内容的语文课前活动的实施也应依据课标,成为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引领学生关注听说读写之间的互相联系。

三、课前展示的形式:毫无争议地多样。

针对这一问题,我很赞同张老师的观点,不管针对哪一类学生,课前展示形式的多样性是必须坚守的。这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研究的课题。语文课堂要不断地注入活水,让他不断地焕发生机,生命力永驻,就必须坚持课前展示的多样。

第一阶段:固定人员及轮换次序,要求自由搜集摘抄整理展示。先从正确度、流畅度角度进行考察。学生可选择一些励志名言、名家事迹、哲理故事等,要求说出自我感受或收获。前期主要注重兴趣的提升和自信的培养。

第二阶段:待到学生表达较顺畅之时,开始进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规范引导。如只要求积累精彩的、经典的、精当的人物描写片段,并展开相应个人自由点评。

第三阶段:由人物描写片段积累逐渐扩充范围,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并且有相当细致的某些描写等,对赏析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并逐步展开生生互动、互评。

第四阶段:结合单元教学,适时更新展示内容。如进行课外古诗词赏析,要求原诗、译诗、赏诗、悟诗等。也可以进行课外文言文拓展,要求朗读、翻译、指名其他学生回答内容理解相关提问。

第五阶段:逐渐朝阅读或写作方向努力,和阅读相近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将事件概括清楚,如特别有利于写作方面的引导,就鼓励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去写作。这一阶段可以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拓展和衔接。

除此之外,依然坚持把课本里需要背诵的篇目汇总,并按照篇幅多少划分排序,张贴在班级的墙面上。便于各小组每天选择不同内容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在课前背诵环节展示出来。然后由专人负责从声音、站姿、熟练程度、小组合作等多个角度进行点评赋分。这个环节的安排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对学生们都是一种自我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可以提前把九年级的背诵任务完成来减轻中考复习的负担,而且小组之间互相激励,每个人都大声地背诵,学生们也越来越自信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与张老师之所以在课前展示的安排上出现几种分歧,都是因为我们所接触的学情不同。对于城郊中学的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群体之间较大的层次,力求在我们课堂环节的安排下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并尽可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可能我们课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看到他们的脸上绽放出越发自信的笑容时,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一份坚守,值得!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显容.课前展示问题剖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21.

[2]王淑艳.漫谈初中语文课前展示——新课改体会感受[J].课外语文,2013,(10):59.

猜你喜欢

张老师语文课语文课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张老师喝茶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