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更好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6-05-30王太平唐雪梅
王太平 唐雪梅
摘 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得其具备积极地探索精神。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5-01
一、放心学生自主学习
简单来说,学生在自我监控下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的品质非常高,效果非常显著,有别于灌输式、填鸭式、注水式学习。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求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在具体方面,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从自身学习需求出发,设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促使其自身的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为了防止学生盲目性,教师也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范围,之后吧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力与机会还给学生。
(二)教师要提供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喜欢依靠自己的思索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与他人交流来学习。无论哪种学习喜好,都不影响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有青睐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予以尊重。比如,我教何其芳的《秋天》這首诗时,提供这样几种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秋天所观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用普通话,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得空间。
(三)要求学生自我反馈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往往是由老师担当主角的。即使今天课改后,在探究后的点拨归纳环节,也由教师代替。其实这样总结、点拨归纳,没有起到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作用,这个过程本应是学生自我反思过程,却因为老师的越俎代庖,丧失了思想升华的机会。教师要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种体验感悟,对于逐步培养学科兴趣,非常关键。
二、保持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根据学习的组织形式的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方式下,学生之间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存在,通过分工与相互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其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并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而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一)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位置,其应该积极参与进去,且不可做旁观者。教师用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其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教师的具体作用包括如下方面:
1.规范行为。教师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了解其学习进度,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应及时给予制止。针对学习不认真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强调其学习目标,促进小组顺利学习,且不拘泥于形式。
2.发现亮点。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得其思维相互影响,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索含有新的亮点,这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老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及时地提醒学生整理好发言稿,为小组的交流做好准备工作。
3.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遭受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知识有限、思维不够发散等。这个时候教师应给予必须的帮助,排除这些障碍。
4.引导深化。在实际学习中,小组在交流时很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比方说,学生只针对一写浅显的问题进行讨论,准不准确等浅层次认识,而忽略了深层独特的探究。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启发,使学生思维打开,问题讨论得非常深刻,考虑得非常全面。
(二)合作学习的要求
1.分组合理。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用异质分组的办法,使得男生与男生、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能够均衡分布,形成一种互补优势。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四到六人。每个学期都应该加以调整,使得学生的交流空间更加广泛。
2.操作规范。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主持者与检查者。当小组成员发言的时候,其他成员应认真倾听,在其发言完,给予其评价。在代表小组发言时,担当发言的同学可以采用轮流的方式,所有小组成员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理念。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应预留充足的时间。时间太短只能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任务明确。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任务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必须选择那些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倘若教师只是布置一项背诵课文的任务,那么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没有实际意义。
三、提高探索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营造一种与现实社会学术研究非常类似的情景,学生得以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自主设定问题,并采用试验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师能否合理地配置时间,直接体现出教学能力。探索学习必须有自主的活动时间,否则就是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探索可在课外进行,课堂上探索活动时间应高于整个课程的40%,学生的个性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依赖足够充分的自由时间。
(二)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探究是其重要的需求方面。探究欲其实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其主要体现“想不想”探究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具备探索精神,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兴趣,以兴趣促进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三)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事情与问题都是有必要进行探究的。问题的空间往往与探究的空间呈现出正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重难以程度,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且不可过于简单与肤浅。因此,如果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那么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化龙乡外经贸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