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6-05-30罗孝林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罗孝林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课堂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教学不再是枯燥而孤立地讲解知识本身,而是寓于生动而真实的生活之中,才更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同时更能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素材中经过思考来提取数学信息,获取形象认知,进而上升为对抽象数学知识点本质属性的认识,实现理性认知。这样的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的主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成就感,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更大的学习热情。笔者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培养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意识

数学知识的建立,都是经过生活积累以及提炼产生的,大部分都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精华以及结晶部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数学放置到生活中去,锻炼学生的生活意识,在课堂中强调生活意识的重要性,这是课堂生活化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时刻关心生活的动态,结合生活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以每小时31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乙车以每小时44千米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行驶,求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辆车相距300千米?在向学生讲述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将这道题中的两辆车改为班上的两个同学骑自行车,两人的家为相反方向。这样,应用题就变成了生活化的常见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显示出生活化数学教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建立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人群,对生活实际存在事物比较有认同感的特点都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并适时地加以利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将其有效的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够一改往日的枯燥数学课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生活中,妈妈带着女儿逛街,在同一家服装店买了3套自己的衣服,每套199元,还在这家店买了4套女儿穿的衣服,每套为89元,妈妈总共付给了老板900元,如果你是店主,你认为应不应该给这位妈妈找钱?如果找钱的话应该找多少钱?这些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教师将这些小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互换身份,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这样才能够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解决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命令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虽然非常听教师的话,但是在遇到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时,就会表现的很被动,很惊慌。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开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理念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教学过程生活化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并体验数学问题,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超市购买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东西,让学生自己付款。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自己列出一个购物表,将买到商品的种类、价格以及数量等都列在纸上,最后计算出自己带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独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方式使数学课堂更加趋向于生活化。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占领绝对的地位,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持续下来,学生的厌倦心理越来越重,最后出现厌学情况。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封闭教学,打破除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常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公式,以往教师会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样机械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也变成机械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观思考能力,降低了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特别重要,在数学学习中不能够采取一味的教与学模式,还要在学习中添加学生交流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性,真正的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以及数学运用技能,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正表现。教师在教授学生时,要学会运用生活化理念,将固定的、死板的、乏味的书本转换成富有活力的、生动的生活素材,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体”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什么是长方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做长方形的包装纸盒。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知识以及长方体的表面形状知识进行探究,合作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升了小组协作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立好数学学习的信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好好感受生活,从中培养自身学以致用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要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适当的数学学习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联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总目标,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步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2]蔡静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