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建议
2016-05-30吴丽蓉
吴丽蓉
摘 要:该文介绍了徽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78-02
徽州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是黄山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徽州区蔬菜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坚持把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扶持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品经营组织化、精细化有了显著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1 943.3hm2,产量2.84万t,产值6 200万元,其中商品菜播种面积1 000hm2(大棚菜220hm2),商品菜总产2.4万t,产值5 200万元。
1 徽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徽州区是黄山市规划建设中的蔬菜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蔬菜生产历史悠久,蔬菜产业遍及全区的四镇三乡,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发展格局,已相继建立了以岩寺镇临河村、潜口镇澄塘村为重点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以岩寺镇祊塘村为中心的早莲藕生产基地,以西溪南镇西溪南村为中心的无公害菜豆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西溪南镇琶村为中心的西红柿生产基地,以潜口镇潜口村为中心的马蹄生产基地,以潜口镇唐模村为中心的茭白生产基地,以呈坎镇小容村高山辣椒为代表的高山蔬菜等一批具有特色化、专业化的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70%以上销往江、浙、赣、沪等省市及周边地区。全区有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家,省市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各1家,其中黄山众望食品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冷冻蔬菜加工企业之一,其“徽鲜”牌速冻蔬菜先后通过了ISO9001和HACCP体系认证,出口到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黄山市品牌战略领导小组确定为2010年度“黄山名牌”。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蔬菜产业优势明显,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科技支撑水平不高、农业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3 徽州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3.1 因地制宜,调优产业结构 着力巩固提升现有基地,一是良种选择。选用高抗、多抗、适宜、适销蔬菜新优品种(品种主要为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菜类)进行示范推广。二是技术改良。大力推广设施化栽培、“三避”实用技术和诱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先进防虫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对无设施化蔬菜基地及竹木大棚基地进行“钢管化”升级改造。三是合理套作。改善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全面提升我区蔬菜科技生产管理水平,推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四是扩大保险。扩大蔬菜特色保险覆盖范围(目前只有大棚蔬菜享受了特色保险,露地菜还没有),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3.2 整合资源,增加农业投入 一是增加财政支农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蔬菜大棚、喷滴灌栽培等装备设施,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示范县学习,开展全省农业物联网建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和农民网店。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善蔬菜市场准入制,增强防控能力。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蔬菜业。出台优惠政策,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吸纳民间资本投入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引进的项目简化审批手续。三是探索与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发展休闲观光蔬菜业等,使产业间形成互动效应,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3.3 增强实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一是以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为主导,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在企业用地、用电、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优化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二是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利益主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三是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媒体等形式,广泛发布龙头企业和名优特产品信息,形成上联市场、下联企业基地的信息服务网络。四是引导企业推行现代管理机制,改变目前一些企业家庭式管理现状。
3.4 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 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可尝试进行股份合作制或季节性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中。二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加快发展。
3.5 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 一是重视蔬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推广。加大科技投入,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蔬菜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重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作用,加快生态蔬菜业,设施蔬菜业等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二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蔬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企业,重视品牌,在“精、深、优”上做文章,促进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