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口区域陆地台阵探测

2016-05-30刘少文李志军赖细华

科技资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探测

刘少文 李志军 赖细华

摘要:本文阐述了珠江口区域陆地探测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着重描述了台阵台站的勘选、测试、台基处理,台站设备安装和开展流动观测的全过程,组建了由65个流动测震台所构成的陆地台阵,获取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和有关资料,为今后我省仍至全国再次开展海陆联合探测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珠江口区域;陆地台阵;探测

中图分类号: P73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引言

《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简称《珠江口海陆联测》)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开展,要求在2015年5月至7月南海休鱼期间完成海上结构探测、陆地台阵探测和深剖面线探测的海上和陆地野外作业。根据陆地台阵探测协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在珠江口区域的陆区及海岛上(包括香港地区及其海岛)建立由60多个地震流动台,并与现有固定的区域和地方测震台、强震台等组成陆地台阵观测网,完成海上气枪激发信号的接收和陆地6个爆破震源的信号接收,观测记录历时1~3个月,获取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和资料,顺利完成了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结构探测的野外作业任务,为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1规划设计

根据《珠江口海陆联测》的总体目标,陆地台阵探测协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是在珠江三角洲陆地和珠江口部分海岛上布设流动地震台,并利用已有固定地震台站,组成珠江口区域陆地及海岛范围的地震台阵观测网。

2 台站勘选测试

2.1 野外勘选

(1)勘选人员依据google earther 地图对所有候选点按排列顺序实地进行勘选,并对候选点做出综合评估。

①利用手持GPS对每个点进行准确定位,现场确定候选点与规划勘选范围是否相符;

②调查候选点及其周边的观测环境、潜在干扰源的实际情况及周边地震地质构造、基岩情况;

③详细调查候选点周边的交通条件、通信条件、施工与安全条件。

(2)与业主就台站的临时租用地、看护和环境的安全保护达成初步协议,确保在正式观测期间,记录环境不受影响和破坏,并填写勘选表。

2.2 测试记录

(1)按照现场勘选的结果,立即开展台基的测试。每个台先测试1小时后,对波形进行浏览和处理,初步判断台基是否满足要求。若符合要求,即进入不少于4小时以上的连续观测记录;否则立即停止观测,测试过程应避免各种不明有规律的干扰。

(2)对于土层台基的测试,摆所安放位置应尽可能远离人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尽可能远离地面干扰源,降低噪声水平。

(3)测试过程中还必须保障数据的数采本地存贮正常。如有远程传输存贮功能,需确保数据的远程记录完整,并启用断记警报设置。

3 台基处理

3.1 基岩台

(1) 基岩出露或基岩埋深小于30CM的基岩台,按照测震台建设的要求,将基岩表面强风化铲除并清理干净,用水冲刷;

(2)用高标号水泥混凝土浇筑30×30CM的摆墩,且出露地面10CM(周边排水困难时可增高);

(3)在摆墩的另一侧,或包围摆墩浇筑水泥平台。与摆墩连体,形成一个不小于80×60cm(按设计木箱大小)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表面必须平整,确保仪器安装后,上盖的塑料箱、木箱保持四周平稳。

3.2 土层台

(1) 无基岩出露或基岩埋深大于1米以上的土层台,在土层上开挖40×40cm,深度不小于50cm的坑,开挖至硬土;

(2)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出30×30cm、高出地面10cm的摆墩;

(3) 紧接摆墩的空地上浇筑水泥平台,形成一个不小于80×60cm(按设计木箱大小)的工作平台。4 流动观测

4.1 台站架设

(1)台站的安装和架设,必须满足台站具有长时间(至少1个月以上的)观测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护措施。

①采用内盖塑料箱、外盖木箱的双重保护,完全做到防风防雨、防虫防鼠。

②具有了抗暴雨、抗台风、防涝灾、抗高温、抵冲撞的能力。

③用铁丝和打桩固定木箱、或沙包堆积、或石块堆放(具体措施因地而宜)。

④四周拉明线铁丝或拉警界线,树好警示牌。防止牛、羊等牲畜、野兽和人为的误撞侵入和破坏。

(2)检查和落实珠江口沿海(100km)范围和海岛现有固定台站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不正常的需要架流动设备来替代。如:深圳大鹏台和珠海大万山海啸台均架设流动设备进行观测记录。

(3)安装完成后,现场检查记录的地脉动波形是否正常,并进行敲打试验,检验事件的触发和记录情况。检查GPS时钟是否对上,当前日期和时间是否正常。

(4)现场认真完成台站信息表的填写,确保台站经纬度、设备型号等有关参数的准确性。

4.2 流动观测

4.2.1 台站巡查

(1)每周巡查流动台站一次。一是检查台站是否遭受人、畜破坏;二是检查观测与记录设备、GPS设备、供电设备、电池等是否正常。测量电池电压,及时更换低压电池,确保记录的连续性。

(2)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在台风与大暴雨过后,设备是否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需要搬迁台站的,应当机立断,尽快就近完成台站架设,重新投入到观测中。如果仪器受损,应及时维修和更换。

(3)有数据传输的台应及时监控波形数据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或传输中断时,应及时恢复和维护。确保整个观测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正常。

4.2.2 数据回收

(1)每次巡查台站时,应连接电脑或IPAD设备,检查实时记录是否正常,并及时下载、回收之前所有的观测数据,同时检查数据的连续性,确保每一项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2)下载没有数据传输但有本地记录的固定台测震台,检查台站观测记录是否正常。

(3)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除笔记本电脑存贮外,还必须用2个移动硬盘进行备份,确保3个不同的介质的存贮。从而保障观测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的丢失和破坏。

5成果经验

(1)台基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建设了摆墩和仪器安放的工作平台,具备了开展长期流动观测的条件,将来可在地震应急流动观测中将可直接使用,无需重新勘选和进行台基处理,为珠三角区域今后的地震观测和开展流动观测奠定了基础。

(2)陆地台阵中所有的台站不但记录了气枪放炮的信息,还记录了陆地上6个不同位置上的人工爆破产生的地震信息,这些丰富的信息也是我们开展地震研究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3)海陆联测分项目陆地台阵探测的任务,获取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和观测资料,记录数据中不但包括了气枪和爆破引发的地震信息,还包括正常地脉动和大量的天然地震信息,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为今后我省仍至全国开展海陆联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3.1~19531.4-2004

[2] 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 中国地震局编 地震出版社

[3]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地震台站公用技术 地震出版社 2007年

猜你喜欢

探测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测绘测量技术方法探讨
小线框瞬变电磁仪在强干扰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电力电缆故障分析及探测技术研究
船舶消防传感器的应用初探
城市无人机的管理策略探究
一种雷达探测精度分析软件的设计
配网电力电缆故障分析及探测
恶劣环境下电力电缆故障分析及探测方法
次声探测煤田火区机理研究
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