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 蕴哲理
2016-05-30黄建友
黄建友
【摘 要】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不仅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提高教学效能,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词;生活与哲学;教学;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神,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而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她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有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很多诗词中都包含着作者人生的感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那么,如何把古典诗词应用到教学中去,让她得以传承和弘扬,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古典诗词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新课导入,立疑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课前要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与教材的趣味因素,依据学生的心理,巧用古典诗词设计导语,点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他们带入情境,使他们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探求新知。如学习“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幻灯片“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些诗句分别体现了什么哲理?通过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播放刘禹锡的《杨柳枝》“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首诗是刘禹锡嘲笑当时哪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所作,他表达了作者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他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那么,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通过视频播放,优美的文字,美丽的画面。在呈现知识、愉悦身心的同时,对学生是一种文化熏陶,更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课中巧用,达成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1)在讲授新课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哲学原理比较抽象,而诗词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这些古典诗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如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引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向学生发问,这些诗句体现了什么哲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来说明: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哲理。又如在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引用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存在的哲理。
(2)新课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自主探究能力。如学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时引用“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影响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等哲学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引用诗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进行设问:这三句诗分别蕴含了什么哲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理解、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第一句蕴含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原理;第二句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句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新授课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古典诗词是文人情感的抒发和价值观的体现,从我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不难搜寻出给予我们正能量的经典诗词。如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引用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的《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来说明一个人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爱国精神。从诗中体味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检测引用,提能增效
课堂检测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课堂检测中引用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1)考查某一原理时运用,如: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理的是(B):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通过考查题干中诗词与题肢中诗词哲理相符的选择题时引用,如“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顾恺之的这首诗相符的是(C):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考查两个哲学观点时引用,如,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诗句是(B)①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冰。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总之,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驾驭古典诗词的能力即高度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辨能力、整合教材和教学素材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要注意目的性、灵活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因课而宜,不可生搬硬套,做到少而精,不宜过多。诗词选用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尽量选用学生熟知的诗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起到引用古典诗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淑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
[3]杨建平.诗词意象的文化内涵解读.团结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