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社团活动与德育之结合
2016-05-30于子超
于子超
人们常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在“德”与“才”这两项评价人的最主要标准中,“德”的重要性更高一筹。对于教育人培养人的学校来说,德育工作一直是其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目前,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学生社团活动(活动课、选修课)对学生德育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社团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效果极为明显。所以我们应开展多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在活动中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笔者多年担任社团活动的负责人,参与社团的筹建和教学工作。现就社团活动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和如何在社团活动中实施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经验。
一、社团活动的德育作用
1.思想导向作用
在学生社团中,学生的热情参与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接受信息参与实践,体会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的优良品德和习惯。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诚信带来的好处,自私带来的苦恼,团结协作的力量以及擅自行动的恶果。而这些都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导向,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找准方向。
2.素质拓展作用
“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且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3.凝聚激励作用
社团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团结在社团里,为社团的成长壮大而努力合作,会产生集体观念。同时,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让学生中各类优秀分子脱颖而出,从而激励学生们奋发成才。
二、社团活动的德育内容构架
中小学常见的社团有合唱团、书法小组、舞蹈队、管乐团等艺术类社团,也有机器人社、无线电小组、航模社等科技类社团,还有学科培优小组等课程配套社团。社团活动的德育内容不应像升旗仪式、班队朝会这些较为零散的常规德育活动,或其简单组合,也不应是思想品德等类似学科的课程实践补充,它应依照德育活动的目标来架构,包含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曾说过:道德上的自律只能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水平表现出来。社交能力不仅是实现人际互动的基础,也是形成处理各种道德场景和道德问题的基本能力。像合唱团、话剧社、舞蹈队等人数规模较大的学生社团受它的专业特点影响,需要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因此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被认为是社团活动德育的首要内容。比如话剧团的小品排练时,有时需要少数服从多数,有时又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些在多次的活动和老师的点拨下是能够越做越好的。
2.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
个体的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是促成自律的核心要素,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道德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实质上是他们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社团的成员多来自不同班级,他们从最初的不熟悉到玩成一片,渐渐会暴露出纪律涣散的问题。道德上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说教、灌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逐渐内化而来。以校园广播台为例,有一次要从优秀的学生播音员中挑选了12名同学参加朗诵表演,其中1名女生在参加了前两次的排练之后无故缺席,后经了解这名学生觉得中午排练会耽误她休息的时间,故选择了“悄悄逃跑”,因之前两次排练已将演出队形设计好,这名女生的缺席使排练十分被动,面临重新编排的局面,第二天当该同学意识到她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后,迅速归队深刻检讨,刻苦参与后续的排练。学生正是通过社团活动中的实践,明白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做到自律。
3.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推动道德行为的动力,比如让学生扮演一个需要帮助的老爷爷角色,如果没有对他人情感的体察和对自我情感的思考,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表现。以笔者负责的戏剧艺术团为例,该社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小品相声、话剧主持等舞台表演为主,要求每位学员需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我让学生看影片,观察推测人物情感和表达;我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体会、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形式;我发动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见解展开询问和答辩。这样的活动看似只是在培养学生塑造人物的能力,其实是在教孩子读懂自己和他人的心,并用大家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社团活动、学科课程,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德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正确的把握二者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注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现功能互补。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作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