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膜问题研究

2016-05-30白雨王国栋杨东月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业经济管理管理措施

白雨 王国栋 杨东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农田地膜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可是人们在片面关注地膜因保湿、保温、保肥的功效所带来的高产量的同时,却忽略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難降解、土壤污染,进而最终影响了农作物的培植。文章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贾悦镇为例,分析现阶段地膜残留现象给农业带来的现存危害和潜在威胁,分别从农膜的购买、使用、回收等三个角度提出与之对应的管理策略,以期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残留地膜;土壤污染;管理措施

在20世纪70年代,农用地膜进入中国市场,因其良好的保温、保湿和保肥功效,有效地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深得农民的喜爱,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当中。

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地膜主要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其固定降解期为200~300年。薄膜的物理稳定性、机械强度、气密性较好,透明度和光泽度较高,坚韧耐磨,有效地实现了保湿保温保肥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其难分解、分解颗粒半径较大、分解产物具有毒性等缺陷。随着长时间的农膜使用,地表层中农膜的残留量逐渐积累,与土壤掺杂在一起,一方面导致土地板结,雨水、地表水等水资源下渗受阻,肥力分布不均;另一方面也使得土壤中的空隙分布不均,空气流通受阻,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甚至是导致死亡,最终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质量和产量,最终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分解不完全的较大塑料颗粒,其本身所带有的毒性,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破环土壤肥力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农膜残留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农膜质量问题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双向拉伸分子聚丙烯薄膜和吹塑聚乙烯薄膜,因其较为简单的工艺制造流程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而深受制造商的喜爱。方向双向性的拉伸以及吹塑方式,使得薄膜横向方向较为坚韧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纵向方向的惯性撕扯性,导致薄膜在被表面开口(幼苗生处,以防止薄膜妨碍幼苗的生长)的基础上,遇到大风天气,极易被纵向惯性撕裂,不便回收;农膜的标准厚度为100~120μm,可是社会上的部分厂商为节约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大量生产的薄膜的厚度则为40μm,这种薄膜不仅保温保湿的效果不明显,还极易破、易碎、不易回收;现流行的不可降解薄膜大多含有有毒成分,且不易降解,对土壤、水资源等造成严重污染,沿着食物链传递,扩大污染范围。

(二)农用机械化设施不够完善

现使用的农膜回收机,一方面还未大面积普及;另一方面即使是使用也只能回收较大的农膜,对于较小的农膜,不但回收率低,还会在回收过程中碾压,进行二次破坏,要想回收彻底,只能使用人工回收,加大了农民的工作难度。

(三)基层农民自身问题

很多情况下,农膜的破损,是因为农民在进行人工农膜覆盖时,拉扯不够紧密,使农膜和土壤之间留有较大空隙,大风暴雨天气,才导致的农膜撕裂;务农是收入最低的一个职业,且现阶段务农人员一般多为70、80年代以前的壮年和老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的经济目光,再加上繁琐的残膜回收工作,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农作成本,短期内不能带来什么显著收益;农民群体对生物可降解农膜的作用和好处还没有较高的认知度。

(四)农业政策原因

政策的相关性规定不够完善。国家政策中关于农膜的使用情况、农膜标准规格的强制性规定尚未成熟,到目前为止,国家也尚未出台过对于农膜生产、使用超标违章行为的相关惩罚措施和制度。

二、农膜安全使用的对策建议

为了尽量减少残留农膜对各种有限资源的污染,降低污染速度,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源头、过程和结果多角度进行优化和管制,结合企业管理的相关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方法,逐步打通农民的可持续性产品市场,引导农民走上保护生态文明之路,提升国家第一产业产品质量,实现国家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发展,营造国家文明、经济、可持续的农业大国形象。

(一)销售源头管理

第一次购买这种品牌差异小而购买风险较大的产品,消费者一般都会表现出心理不平衡和担忧的情绪,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主动去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失衡,以证明自己的购买行为是正确的。在营销学上称之为协调型购买行为。所以政府在宣传过程中,要寻求最佳的宣传、销售地点,尽量采取价格策略和推销策略,并为农民们提供有关产品评价的充分信息。

1. 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农民普遍对残留地膜污染程度以及可降解农膜的优势方便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就需要政府利用其在农民当中的政治威望和信任度,对相关方面进行大力宣传,以期能够引起农民的广泛关注和配合;对于产品营销,农民最关注的,不外乎就是产品价格,所以政府针对可降解地膜的宣传重点应该是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尽大程度地巩固农民的协调型购买行为,合理的价格策略,也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消费者的相对购买能力,那么市场也就能够更加方便顺利的打开。

在可降解农膜宣传的过程中,需注意:在整个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购后感觉和行为。

S=f(E,P) S:产品满意度E:产品期望P:该产品可觉察性能

产品宣传要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采取保留式宣传。只有当P>E,才能充分吸引顾客的持续性购买,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2. 政府规范农膜定价,实现互利共赢

管理上最大的商业胜利就是实现互利共赢,所以农民和农业物资企业之间可以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作为服务方和管理方,需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针对于农民的购买行为,制定相关的补助政策;农业物资生产企业相应地要为农民提供较为高质、价廉地可降解农膜等农用产品,在每一茬庄稼丰收时,回收农作物秸秆作为可降解农膜的原料;农民也需要主动配合处理农作物秸秆,减少了焚烧量,保护环境。为了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使用可降解地膜。

3. 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购买渠道

可降解农膜尚未渗透全国市场,所以限制了农民的线下购买,而现代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猛,可是基于农村电子设备和网络服务的局限性,农民的线上购买能力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可以把种子、肥料和降解农膜进行捆绑销售,由村委会进行统一购买,或者是合作厂商直销供货,避免散户购买。为农民提供方便的购买途径。

(二)使用过程管理

1. 正确使用农膜

各级农技推广站能够指导农民在进行农膜覆盖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农膜。比如举办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班,印制散发相关的产品手册等。尽量使用可降解农膜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膜的破损程度。

2. 进行适期揭膜

调查发现,其实农膜的作用期是在种子萌芽和植株发育阶段,且一般情况下,在植株长成时期,农膜大多出现破损严重现象,已经基本失去了保温保湿的作用。可以在合适的阶段,土壤相对较为潮湿的时候,进行适期揭膜。这也可以减轻农膜的破损状况,方便进行回收。

(三)农膜回收管理

1. 完善农膜回收机械,增加农村废膜回收网点

完善农膜回收机,提高其回收效率。目前农村用于回收农膜的网点、机构少之又少。就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受蔬菜生产地寿光市的影響,每年都会增加一定数量的暖式蔬菜大棚,与室外曝晒、极易破损的农膜不同,每一年该种大棚里都会遗留大量的较为完整的农膜,由于没有专门的地点存放和回收地膜,菜农们不得不把它们随意丢弃在路边或田埂沟里,雨天积雨后到处随流扩散,污染环境。政府要增加各乡镇的废膜回收网点,对其面积和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在回收网点数量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 政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日本早在多年以前,对生产超标农膜的厂商进行高额罚款。而到目前为止,关于生产超薄、含有毒成分过多的农膜的相关制裁方案,政府还未作出相关回应。这也是导致现代经济市场中,不可降解农膜市场广阔,而可降解农膜市场始终打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积极配合减少农膜污染的农民和乡镇领导,给予一定奖励和高度肯定;对违法超标的厂商进行高额罚款,助纣为虐的相关领导进行严厉惩处;对积极研发可降解农用产品的科研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和支持等。而政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贯彻落实,具体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一定要落实到相关管理部门,部门的相关负责事宜也要具体落实到个人。

依据管理学中的系统原理,稳定状况是相对的,运动状况是绝对的。由于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就不存在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管理模式,那么相关政策也要随着当前的状况而相互调整,及时作出最佳的反应。量的综合导致质的飞跃,所以政府、企业、农民对于残膜污染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生态文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国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李建波.阿克陶县农田地膜污染探讨[J].新疆农业科技,2013(03).

[2]李治国,周静博,张丛等.农田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15(02).

[3]梅强,李志强,毛翠云.管理学—创业视角[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本项目得到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土壤污染农业经济管理管理措施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