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媒体专业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2016-05-30肖丹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设计

肖丹

【摘 要】本文探讨了按照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此外,通过设立“工作室制”进行项目教学,将教学与企业的项目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 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 校内工作室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多媒体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多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品集合,其更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本专业主要面向网站设计和多媒体产品设计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互动媒体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及相关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专业的岗位需求逐年大幅上涨,未来还将不断递增。目前,行业中交互多媒体设计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更多地培养既懂UI界面设计,又会应用客户端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中多媒体专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教学理念、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把工作过程与多媒体设计、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相整合,有利于专业的课程设置趋于合理,使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规范化,为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指导,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推动意义。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和职业能力培养缺乏衔接

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学校如果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案例和情境,将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2.课程内容知识偏理论,缺少应用

在校学生只接受过学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繁杂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3.课程内容缺少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纯理论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协作、交流、反思等,不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改革

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多媒体项目制作为切入点,将企业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导向,基于实践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中心,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工作任务中去。

1.改革内容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平面设计制作能力、多媒体作品制作能力和网站设计、网页制作能力,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大致划分为五个模块:艺术设计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平面设计制作模块、多媒体制作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图1展示了交互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以本校动画学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为改革对象,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严格按照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以专业主要岗位(群)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为主线,以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展开研究。

2.改革目标

建立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融入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把握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职业课程的理论知识适度够用,使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排序;

(2)课程教学设计。落实知识点、工作或技能项目,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做出系统安排,以保证课程教学运行的可操作性;

(3)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我们首先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行业情况分析,从而归纳出课程应培养的工作分析;其次,提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制定课程计划、学习情境、课业设计。针对以上过程,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媒体行业情况分析

项目初期,我们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调研,通过了解市场、企业、学生的需求,提升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以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公司的案例为实例,开发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紧密的、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计划。通过与专家访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准确的描述,确定课程计划。

(三)根据课程计划构建学习情境

通过课程计划,设计学习情境。对于学习情境设计表的设计,侧重于从职业行动能力、专业内容、学生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四、校内工作室制

建立校内工作室的机制,以校内教师授课为主,校外专家指导兼授课为辅。工作室围绕具有一定市场背景的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按照岗位作业流程完成项目或课题的设计开发。教学和实践过程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行教与练的相辅相成。

在工作室实境中,借鉴企业运行机制,由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选择适合于职业岗位与学生学情的项目,以仿真项目、真实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学生在设计师和专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仿真项目和真实项目任务,使其综合能力接近就业岗位的基本标准。

工作室运行的具体方式为:

(一)教师与企业洽谈承接企业项目,或以仿真项目为实践项目;

(二)由教师讲授项目需具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同事介绍资料查阅的范围和专业信息收集的途径,为项目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项目任务分给各组学生,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把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交给教师;

(四)学生收集相关素材,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市场调查,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处理;

(五)教师分别从行业和教学的角度,以“讲解”、“示范”、“点评”和“问答”等方式来指导学生。

通过项目教学,在实际项目的驱动下,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行业标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项目教学的实质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平台,需要把项目运作和教学紧密结合,实践与学习融为一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设计师和专职教师扬长补短,共同完成。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方式是工学结合类课程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不断地优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五、特色和创新点

本项目的特色在于抓住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确举措。随着工学结合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定位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本项目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社会就业的角度出发,把企业的真实项目纳入课堂,改变过去用理论系统知识授课的方式,按工作过程的流程顺序来教学,教学实施过程将校、企真正融合为一个“教方”主体,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

(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传统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中的诸多定式,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积累过程转化,使学生有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玉伟,姚红玲.多媒体专业“工作室”模式下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

[2]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7):138-139.

[3]王丽丽.基于“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8).

[4]刘咏松,王家骐.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