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竞奥运会,仍然只是个“月经贴”?

2016-05-30王蔚芝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战队电子竞技体育项目

王蔚芝

早在2003年,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就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但随后的一段时间,电竞并没有像其他项目一般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于在老一辈眼中,它还是一种“玩物丧志”的极致表现。究其原因,是它没有给相应的选手带来两种必要的东西:一种是普世认可的荣耀,一种是可以大额超出其他职业的薪资收入。但近几年,电竞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入奥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虽然业内媒体对于“电竞能否入奥”、“电竞奥运会是否能做大做强”这样的话题似乎很感兴趣,但不少电竞选手以及目前主流电竞赛事主办方和相关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却对此明显兴趣缺缺。

其实原因很简单,整个电竞产业在被忽略甚至非议的情况下茁壮成长,从昔日的“非主流不良少年”变成了高富帅,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电竞选手收入高、电竞受众广 ,但是圈子本身却因为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变得排外,甚至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他们自己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得很开心,至于被外界承认与否—在不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钱”这个事实往往就是他们社会地位的最好通行证。对于他们来说,“入奥”只是加快正名的步伐,不“入奥”,这个进程也不会因此而受到重大挫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电竞很有一些“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劲儿。而对于一些游戏的开发商、运营商以及电竞赛事主办方来说,多一个“电竞奥运会”未必是什么好事情。与其把好几个电竞产品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打比赛,弄得玩家都不知道该关心什么项目比较好。还不如自己举办独立赛事,让玩家这段时间就盯着这个赛事去投入注意力。

而且别忘了,传统的体育赛事是没有版权问题的,只要奥委会同意,想要将麻将和高空跳伞塞进去,都不需要和其他人报备,但是游戏则不行。游戏有自己的开发商运营商,要撇开他们自行举办相关游戏的电竞赛事,这显然不可能,但是想要让他们同意授权给相关的电竞赛事,又要大费周折一个个去谈判,去出让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入奥”还是独立的电竞奥运会,其实都是形式重于实际,就跟某些名人事业有成了以后,不少大学送上“荣誉校友”的身份是一个道理。

电竞起势,和奥运无关

研究公司Newzoo在最新发布的季度报告中表示,电子竞技的全球认知度在2016年将会超过10亿人,经常观看电竞赛事的全球观众人数约1.48亿,而如果算上偶尔观看电竞赛事的观众,这一数据将达到2.92亿。此外,去年结束的《英雄联盟》S5决赛最高的同时在线观看人数为1 400万,看过比赛的人数达到了3 600万。这一系列的数据,让人不得不承认,电竞的春天其实已经到来了。

但是电竞算不算体育项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虽然它早已成为体育项目之一,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体育圈自己人眼里,电竞都不能归类其中。在2013年,国际体育局发布通知,宣布组建电子竞技国家战队备战亚洲室内运动会的时候,国家跳水队运动员何超在微博评价道:“电竞游戏也算体育?玩游戏都可以拿奥运冠军,那我们这些项目练得那么辛苦真是白干了。干脆好好玩游戏算了。”

但是当中国DOTA2战队wings以3:1拿下美国DOTA2战队DC,一举获得912万美元冠军大奖后,奥运期间能够在微博上风头与奥运会话题比肩的也就只剩下了wings夺冠和王宝强离婚了。

因为TI(DOTA2国际邀请赛)的成功运营,现如今电竞市场不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被人看起来只能以满腔热血来延续下去的职业,而是可以通过比赛发家致富一朝逆袭的新兴产业。在各大电竞赛事奖金池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半年前国际电子竞技联盟(IeSF)也提出了入奥申请,同时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电竞赛事(WCA)也宣布与IeSF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电竞入奥。再加上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向外界展示了自己极具游戏元素的主题节目—当时,就有很多媒体和玩家甚至在幻想,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电竞真的有机会能够进入奥运会之中,成为举世瞩目的项目之一?

电竞真的进奥运会,仔细想想其实还是有些不靠谱,但是想要“曲线救国”并非不可能。在今年4月,英国政府就表示要在里约奥运会结束一个月之后举办电竞奥运会,也就是说人家压根就不想和一堆传统体育项目搀和在一起,而是要自己给自己单独开一个铺子。虽然目前参赛国家只有巴西、加拿大、英国和美国这4个国家,而且只有金银铜牌,没有奖金,很有点绕开几个传统电竞强势国家自high的味道,但是相对于几年前电竞还被人当成是叛逆少年才会喜欢的玩意,这进步岂止是一点两点?在不知不觉之中,因为电竞产业的发展,外界对于电子游戏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转变。

“被迫泛娱乐化”的电竞

除了“正规”的赛事外,电竞的娱乐化发展也是它如今的一个大趋势。在如今这个全民游戏的时代,游戏不再是老一辈眼中的妖魔形象,恰恰相反,它如今是大众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就说清是娱乐成就了电竞,还是电竞沾了娱乐的光,恐怕还为时过早。因为普通的游戏环境,依然和电竞圈子有不小的差距,至少在受众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电竞和娱乐,这两者的关联早已不只是偶尔爆发的眼球效应,更多的,还是其带来的话题与经济效益。

不难看出,单从娱乐明星的加码电竞圈就能发现,他们为电竞带来的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热点话题。比如周杰伦,自从涉足电竞圈后,不仅为电竞圈带来了无数本命粉丝,还在各媒体的宣传造势之后,带动了多家企业的加持—明星效应为电竞带来的影响无法估量。再者,早在2011年8月,王思聪收购了CCM俱乐部,得到了YYF等职业选手,组建了IG战队。而今年8月28日,由昆仑影业和WE俱乐部联合出品的网络大电影《超能电竞》(关于电竞行业和电竞选手这个特殊群体故事的网络电影)也已经正式开拍。这期间,无数的直播平台涉足电竞,专业的业余的,话题总是一波接一波。

同时,自直播兴起后,电竞与直播相互扶持,走得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智(英雄联盟高人气解说)的大热,到阿怡的“金马奖”,无疑不是在加速电竞的娱乐化进程。而且一大批网红及退役选手在直播平台混得风生水起,也让大众对这个事业有了某种认同感。

当然,电竞热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职业选手。因为娱乐化吸引了一大批资本后,资本开始想入手职业玩家,就开始了战队的征程。电竞选手的身价就从一开始的只能保证温饱,到现在的出去吃顿饭就是十几万,相关转会费等更是一路飙升。电竞选手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受众群体更是越来越多,堪称名利双收。

总的来说,电竞事业在这几年正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但却依然看不到成长的尽头。以往偏安一隅自娱自乐的一群人,如今突然成了大众的焦点。可以说,这一次进入奥运行当的消息,只是电竞又多加的一个标签,但也仅仅是标签而已。

结束语

电竞一路火到现在,进入奥运会行当并不是它的“事业”巅峰。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只是世人对它的又一次肯定。不管是肯定电竞的体育基因,还是肯定它的吸金能力,这一切都在表明,电竞事业开始走上了正轨。

猜你喜欢

战队电子竞技体育项目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超能磁战队
超能磁战队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WE ARE伐木累 伐木累战队
中国蓝战队
电子竞技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