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如何过人生“年关”?
2016-05-30
王石无疑是一面旗帜。因此值此年关,王石的人生选择与进退抉择,也注定是全体中
国创业者们共同的人生课题。这里或许没有对错,只有平衡,以及基于平衡的取舍。
2015年任何企业事件,都没有“宝万之争”这样热闹和精彩。然而这场争端,时至年关将至,依然没有定论,各种猜测满天飞。确定的是,比起2008年的非议,这次王石彻彻底底遭遇到了人生“年关”。
在撇开热闹八卦后,我应《中外管理》总编杨光先生之约,写一篇关于王石的文章。不因为热闹,而是因王石是这个时代优秀者的代表。他的取舍进退,对我们所有人都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王石要名不要利?
很多人纳闷,万科是王石创建的,但王石为什么不是大股东,反而变成了职业经理人?而且股份结构如此分散?前几年还有很多人赞颂王石这种高尚情操,王石也以此为自豪。整整两年前,王石在日本无印良品总部发表的演讲中,首次在公开场合详细自述了创业心路。
“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对我来讲,在事业出名方面还是在有钱方面,只能选一个。如果你既很有钱,又很有名,这在中国是不允许的。就像我现在,因为有了名气,被社长(无印良品)请来演讲。这是名声。但是你突然非常有钱,那在中国是非常麻烦的事。”
王石上述的坦言,确是中国的现实。像王石这样敢说心里话的企业家很少,令人佩服。这也折射了王石的性格:直率,性情,实话实说,不委屈自己。在名与利的选择中,王石选择名,放弃利,这不仅体现了王石是明智之人,且折射出王石的价值取向:重名轻利,在名利不可兼得时,弃利取名。王石确实自信,自信有能力掌控企业。此次争端之前,他做到了。
为什么王石会放弃控股?
正是王石这种价值取向和自信,取名弃利,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来控制万科,在没有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带领经理人团队,把万科企业做成了全球最大地产公司。王石放弃控股万科,确实得到了七大好处:
一是少了一重主要矛盾。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中,经理层要协调的矛盾有很多,其中主要一条就是以大股东为主导的董事会。像万科这样的没有大股东控制且股权高度分散的公众公司,经理人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省却了一重主要矛盾的协调。
二是获得了道义绝对话语权。王石本来就是万科的大股东,只不过在名义上和法律上放弃了。王石这一放弃,却在万科内部获得了道义上的绝对高地,拥有了角色上的绝对话语权。
三是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绝对经营优势。王石在万科拥有绝对的地位和经营上的话语权,当放弃大股东后,这种绝对地位和经营话语权不仅不会丧失,反而会加强。因为没有新晋大股东,原有大股东之实的影响力还留存,但大股东在经营活动中的名义之弊却没有了。所以,在没有新的大股东进入之前,王石和万科的经理人团队,拥有了任何地产经理人团队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经营万科,这就是万科一直引领中国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是不会遭遇作为控股股东的麻烦。人们不会以控股股东的身份来要求王石,王石也不用承担大股东的责任和义务,完全可以经理人的身份来闪转腾挪。
五是不必背负富豪名声的压力。放弃大股东身份,就放弃了大富豪的名义。否则心理负担会沉重得多,就不会有如此自在。富豪角色本身,会使富豪在社会中丧失很多话语权和自由。
六是获得了以思想示人的独一无二优势。王石以经理人的身份示人,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而且完全不像万达、恒大、碧桂园等同行职业经理人,有老板在就没人敢吱声的顾虑。民企经理人不敢,国企干部更不敢了。因此,有思想的王石便有机会成了最有思想的职业经理人。有思想的经理人不只是王石一人,同样有思想的老板也不是没有,但都因自己的角色身份,使自己的思想不敢、不能、不愿随便示人。
七是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实际上,万科的大股东是缺位的,华润置地作为相对小的第一大股东,是不插手万科任何事情的,王石才能潇洒地登山、游学、做红烧肉,发表独立的见解与主张。
为什么华润不插手万科?
很多人会问,华润是万科的相对第一大股东,为什么不插手万科?我的回答是华润不是不想插,而是根本插不进去。原因有五:一是王有绝对的能力和影响力,华润置地团队无人能出其右;二是华润的股份比例不高,话语权自然很小;三是华润的盘子太大,投资万科的钱在华润盘子中所占的比重太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四是王石不是被动失去了万科股份,而是主动放弃,这强化了创建者在万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不同于同样股权分散的金地;五是华润是国企,对万科投资的利益诉求和责任意识远比王石弱,况且华润本身就有不错的地产版图,而万科对王石来讲可是全部,是感情和事业的寄托。所以,华润与其费尽心思插手万科,不如乐得做一财务投资人。
从感情和责任上来讲,万科就是王石的。王石虽然游山玩水,游学哈佛,但心系万科、情系万科、命系万科,谁要是拿走万科,王石非与他拼命不可,动动心思都不行。即使姚振华表白:“我只是投资”,但对王石来讲,却意味着不确定。因此,也得力拼。即使王石想把万科脱手,也得找个自认为匹配的“高大上”,而不是谁有钱想买我就卖的。所以出现了王石的不寻常的表白和举动,源于他对万科的情感真挚。
为什么王石会断自己的气?
高度自信的王石,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万科,便把万科带上了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公司,先后通过发行A股、B股、H股,以及配股、定增、发债等方式,融到了大量的资金,极大地促进了万科的发展壮大。
人生如棋局。下围棋到了最后一口气儿时,谁也不能下,也不敢下,走了这最后一口气儿的棋,就必然死定了。王石太自信了,在让出了大股东且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竟敢走出了上市这步棋,并且得到了资本市场几乎所有的好处,走得太彻底太充分了,这就断了自己最后一口气儿。
可以对比的是,同样强势自信能力超人的任正非创建了华为,个人也是股份很少,而且华为股权也十分分散,为什么没有陷入王石这种被动局面呢?因为华为没有上市。当然任正非及华为没有享受到上市融资和溢价的好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上市的风险。所以上帝真是公平的。
有利就有弊。王石及万科,几乎品尝享受了控股股东缺位、股权分散及公众公司在资本市场带来的所有好处,而弊端一直没有显现,但却一直在积累,等待着火山爆发的那一刻。到了2015年收官,弊端爆发显现了。被王石称作的“野蛮人”姚振华来敲门了,而且根本不用打招呼和协商,直接在公开的资本市场买入就是了,一直买到举牌,持续地举牌,成为大比例持股的第一大股东。此时王石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王石的价值取向、性格、自信,对事业功名的贪婪,最终让自己走到了这步棋。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有得必有舍。可王石只因新易的大股东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类人,矫情起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王石乃理想主义者,性情中人,可以理解。但部分言行与自己的江湖地位相差甚远,失分不少,令人感觉王石还远远没有修炼到家,还没有完全脱俗。
为什么王石没进化成投资人?
我13年前,在《中外管理》发表过一篇《老板角色进化论》的文章。核心观点是,任何创业老板都有四种角色构成,即工兵、管理者、领导者、投资者四种角色。工兵是要干具体活的,管理者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领导角色主要是完成日常经营决策,投资人主要是完成投资决策,期待利润结果的。随着创业进程的发展,创业老板要不断减掉角色,逐步进化。创业初期,是以工兵为主的四种角色混合体;有成后,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减掉工兵角色,以管理角色为主的三种角色混合体;再持续发展,到企业发展到大规模时,减掉管理者角色,成为以领导者角色为主的两种角色混合体;再持续发展到超大规模时,必须减掉领导者角色,呈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以投资人角色为主的单一体。以上角色进化,是一位创业老板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
王石本来也不能例外。随着万科企业的持续成长壮大,逐步减化掉工兵、管理者和领导者角色身份后,最终保留投资者股东身份即可。最近十多年来,王石其实就是扮演万科投资人股东的角色,自己游山玩水,四处游学,闲情逸致,做红烧肉等,让经理人团队来实现投资者投资收益的目标即可。然而,当自己不喜欢的人突然携大资金杀进来,成为大比例持股的第一大股东时,异常尴尬的王石再也无法淡定,感情战胜了理智,于是方寸大乱。其实28年前当王石决定放弃股份时,就已经定下了只能进化到领导者,没有机会进化为投资者。
这给那些前几年为王石放弃大股东身份唱赞歌者也提了个醒——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利有弊。享受其利,必然要承受其弊,感情、理想不能改变现实。
为什么宝万之争,王石没有胜算?
宝万之争两个主角,王石和姚振华,我都接触过,都非常有性格。王石,高度理性+坚硬,军人特质,专注于做事业;姚振华高度感性+机变,擅长于抓机会。共同点:都是高度自信+霸气。
二者较量之优劣,主要在年龄差异上。王石1951年生人,姚振华1970年生人,相差19岁!不同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自然时代印痕也不一样。王石65岁,相对于45岁的姚振华明显老了,在竞争中胜负自然分明。古今中外,在正常较量中,从来没有年老的打败年轻人的,都是年少的打败年长的,这就是自然规律。
为什么说王石不算真老板?
王石50多岁,已经开始游山游学,不管具体事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老板,真正的老板不会这样活。
我见过很多老板,60多岁,70多岁,甚至80岁了,还在拼搏。其他角色者,大多40多岁、50多岁就准备或已经休息了。当然,职业经理人会批评老板们想不开,尤其对那些一直完不成角色进化,插手具体事务的老板嘲笑抱怨。其实,绝大多数老板,即使完成了角色进化,也闲不住,会持续地想新的生意机会,开发新的事业,天天干劲十足,甚至5+2,白+黑地干。人们常会说,累死累活,图啥呢?这是因为,老板就是高成就感和高风险感的群体,在这种高成就感和高风险感的驱使下,老板习惯于拼搏做事,拼命工作已是一种习惯。如果不工作,反而会不适应,甚至身体会出毛病,生物钟会打乱。这就是老板!
而王石,就是一位创业型经理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所以王石退出大股东身份,是其价值观决定的。在创富方面,他是典型的中成就感、中风险感的经理人。他的价值观和风险意识决定了他担当不起控股股东老板的角色。所以,才有了他28年前的选择。
既然王石不适合也不想担当老板角色,那么王石作为经理人,可以主动选择不同舞台来选老板,而不能在自己打造的同一舞台上主动选择不同的老板。
假若当初选择控股,王石会怎样?
有人替王石惋惜,王石1988年放弃股份选择好像是错的。如果不这样,结果会是什么?
首先,他肯定很累,至少心很累,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悠闲登山,不可能大半年静心游学,不可能那么高调地四处宣讲,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发表真知灼见。
其次,性格原因会导致更不好的结局。王石,就是坚硬的石头,其性格很难改变。他如选择控股,就可能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有可能登上杀猪榜,有可能被调查,有可能被监禁,甚至有可能被杀头,成为冤魂。
所以,今天的结局对王石来说是公平的,甚至是最好的,只是心不甘罢了。这就是人选择的结果。一个人禀赋和能力确定时,决定其命运的就是选择。选择的背后是价值观和性格。
王石,你已经很有名了,你就在荣誉的高山上继续攀登吧。放弃万科,也许你会攀登得更高。不然,纠缠于万科是谁的,或者放不下你那帮经理人团队兄弟,也许会毁了你既有的荣誉。放下,这就是你必须过的人生关口!管理
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