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

2016-05-30杜芳王松岩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2期

杜芳 王松岩

摘  要: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女性形象始终在女神、女仆、荡妇中艰难跋涉,始终不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亦然。女人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人还很艰难。

关键词:女性批评主义  《港囧》  《夏洛特烦恼》

一、引言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的重要流派之一,自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以来,在西方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学术界一般都用“女性主义”来指称feminism。“性别”己经成为当代学者进行批评和研究的主要视角之一。著名女性作家冰心曾说过,“如果世界上缺少了女人,则会缺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和十分之七的美。”[1]在一定程度上,女性是真善美的代名词。这个世界是同时属于男性和女性,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女性一度沦为男性的玩物和附属品。男尊女卑尤其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女性作为被统治的对象而存在。在中国灿若星辰的古代文学史上,不仅女性作家寥寥无几,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存有问题。《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名作,女性极为稀少,即使出现女性,形象也不正常。她们要么是要和唐僧成亲的妖精,要么是五大三粗的母老虎顾二娘,要么是偷情的潘金莲、阎婆惜一批淫妇,总之扭曲的女性形象比正常的女性要多得多。在西方,在《创世纪》中,女人是男人的附属产物,上帝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出女人仅仅是为了给男人做个伴,女人是属于男人的私有物品。在《创世纪》中我们还看到:由于夏娃偷吃了禁果才导致了人类被赶出伊甸园。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在但丁的《新生》与《神曲》中,我们认识了但丁的初恋,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贝亚特丽采。我们在《巴黎圣母院》中遇到过高高在上的天真无邪的爱斯梅哈尔达,也遇到了《唐璜》中性生活放荡不羁的沙俄女皇,在小说《复活》中认识了卑微地爱着少爷聂赫留道夫的喀秋莎。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较为漫长的压抑与沉默之后,20世纪初,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涌入女性主义思想。我国的改革发展中,女性的权利受到极大冲击,男女方面实质上的各种不公现象暴露出来,我国女性的经济、文化地位不断下降。[2]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仍然说明性别差异和压迫深深扎根于整个社会之中,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场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这使女性开始思考自身、反思自己的性别身份成为可能。古今中外,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古希腊悲剧、当代小说;被男性文化所指斥的女人形象逃不出三种:女神、女奴到妖女,时至今日,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否正常了呢?

《港囧》与《夏洛特烦恼》是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票房过亿的喜剧电影。《港囧》与《夏洛特烦恼》中故事、爱情、笑料、怀旧,不乏亮点,尤其是爱情。中外电影讲述爱情的影片比比皆是。影片也因爱情而熠熠生辉。但有些电影在竭尽全力描写爱情的神秘伟大时却极力回避现实婚姻的无奈。男女主人公一旦踏上婚姻的红地毯,“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便戛然而止。“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尾留给人们无限的期待和遐想。爱情的神秘美好与婚姻的平淡琐碎始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港囧》与《夏洛特烦恼》两部影片都涉及了爱情与婚姻。《港囧》中婚后生活与初恋情怀分别招募了深受观众欢迎的“还珠格格”赵薇、国际超模杜鹃两大实力女性出演女一号及女二号。《夏洛特烦恼》是素有“话剧千场女王”马丽将出演该剧的女主角,塑造一个前世今生“为爱痴狂”的魅力角色,而出演夏洛梦中情人的秋雅的王智有一张清纯清雅至极的脸,被成为“国民女神。但是如果从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依然会发现问题。《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无非也是三种:高高在上的女神、小心翼翼的女仆、令人不齿的荡妇。

二、对《港囧》《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形象分析

《港囧》中徐来(徐峥 饰)一个怀抱艺术梦想的画家,在初恋离开后却放弃了梦想。他的初恋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女神,是他无法触及的只可仰望的女神。大学同学会上,徐来听到同学们谈论初恋杨伊(杜鹃 饰),顿时心猿意马。为了一亲芳泽,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打破永远无法与初恋接吻的梦魇,他陪伴老婆(赵薇 饰)及家人来到香港游玩时,计划和多年未见的杨伊偷偷会面。

徐来小舅子(包贝尔饰),一个内心狂热的纪录片导演,一心想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世界大奖。为阻止姐夫出轨,与徐来发生一系列嘀笑皆非的故事。徐来为了摆脱妻弟的追踪,坠楼、跳桥、撞车,一路上经历磕磕绊绊打打杀杀千辛万苦,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历险与逃亡,但他勇往直前地去奔赴他的初恋,其实是奔赴他心中的纯洁的如百合花般的白衣仙女一样的女神。可当徐来在初恋的酒店中发现初恋的下一个画展的内容是《和我交往过的男人》,发现面前身着红衣的初恋竟然和那么多的男人有交往过之后,他的女神不在了。百合花般的女神从云端跌下来的时候,他的眼中初恋不再是女神而是个荡妇。

菠菜婚前一直是他的仰望者,为他放弃去港大学习的机会,在他面前做小鸟依人默默守候的暖心女。婚后,菠菜的家境富裕,是她的家庭哺育着徐来,虽然徐来进入的是她的设计制作胸罩的家族企业,多年来她任劳任怨把徐来打造成外人眼中登顶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他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家庭和谐。但徐来清清楚楚地让妻子菠菜感觉到他是委屈的,是痛苦的,内心却依旧爱着初恋,徐来对老婆也是一肚子意见。菠菜不得不感谢他的这份委屈和痛苦,对他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他准备要吃的药,为了实现徐来的梦想为徐来买下一整片薰衣草花园作为画室,是他生活中彻头彻尾的奉献者,菠菜其实就是徐来的一个女仆,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平等的妻子的地位。可以想见,徐来回归家庭之后,菠菜对他仍旧是不变的,感激的,照顾与仰望的,仍旧是一个女仆。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沈腾饰演的窝囊废夏洛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高中时代,从当年的学渣逆袭成为时代偶像。《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也没有逃出这个模式。夏洛的初恋美丽的秋雅(王智 饰),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学生,众人公认的校花,众多男生竞相暗恋的对象,在他的心目中,是个高高在上的女神,他为她唱歌,为她献歌,向她表白。他功成名就了,成为知名作家、音乐人、网络红人,他追求到梦中情人秋雅。但是得到后,他对秋雅感到厌烦了。夏洛彻底厌烦秋雅的时候,他意识到他深爱着的是他的马冬梅(马丽 饰),而不是他一直以为的秋雅的时候,竟然是他发现秋雅和夏洛一直的强劲情敌袁华(尹正 饰)在一起缠绵悱恻,睡在了一起的时候,是他的秋雅变成荡妇的时候。夏洛是遭遇了欺骗、背叛,才终于醒悟,他发现身边人都在利用自己,只有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的。感受到之前和马冬梅在一起的日子,虽然艰辛,但平淡之中不乏幸福。现实中的秋雅甩了袁华,找了个有钱的猥琐大胖子,而且三十多才結婚,可以想见,挑过多少人,甩了多少人。夏洛与众多男同学心目中的梦中情人,不是个好女人。

夏洛的妻子马冬梅在学生时代,是个体育生,虽然强悍得像汉子一样,一次次地用标枪,砖头,去保护夏洛。面对着流氓的围攻,马冬梅是那么的勇敢,虽然娜姐有强壮的保镖,马冬梅抄起砖头就敢砸下去,表现得那么的义无反顾,面对去小树林的要挟,在袁华哭天抢地地阻止中,一心要保护夏洛的马冬梅都没有做过多的犹豫,带头迈进小树林,她是那么的强悍,彪悍。但是在和夏洛的爱情中,她是卑微的、弱小的,像个小女仆一样祈求着爱的雨露。婚后,夏洛不学无术,以追求梦想为借口,闲赋在家,是马冬梅操持着一切,养活着他,照顾着他。夏洛经过梦一样的穿越,终于明白了他应该生活在马冬梅身边。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夏洛黏着马冬梅,占着马冬梅、抱着马冬梅,但是干活的,依然是马冬梅,依然是马冬梅在照顾她,像女仆一样照顾他,马冬梅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的妻子的地位。

三、在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对《港囧》《夏洛特烦恼》的解读

女性批评认为在男性本位创造的故事中,女性总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女性常常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然而事实上,女性是丰富而细腻的。好多观众看过《港囧》《夏洛特烦恼》后都遗憾地感觉得出,秋雅和杨伊最初的美好形象都是徐来和夏洛幻化出来的。事实和想象总是有差距,但现实不是依照你想象的来的,现实是残酷的。杨伊(杜鹃 饰),绝不会像菠菜一样为徐来拒绝自己发展的机会。杨伊不是纯情到连个吻都害羞的女子,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来填满墙壁的男人照片就无法解释。秋雅,瓜子脸,柳叶眉,肤白貌美,我见犹怜,就连毁人不倦的校服,都能穿出娴淑的味道,但秋雅会嘲笑马冬梅东施效颦,会对夏洛隐瞒马冬梅的付出,这都可以看出女神的不纯真,只不过我们的夏洛和徐来当初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中就是不肯睁眼。所以后来秋雅放不下夏洛身上的明星光环,与他在一起,但是从来没有停止与其他男人发生肉体关系,后来的袁华只是其中一个。当查出夏洛得了艾滋病时,袁华感慨“给我也查查”,是因为旁观者清,袁华知道秋雅私生活不检点,既然夏洛都被传染了,自己也够呛。而电影中梦境最后夏洛卧病在床,张扬、妈妈、马冬梅都出现过,而秋雅再没出现。不是秋雅抛弃了夏洛,应该是那个时候的秋雅恐怕已经在另一个病房接受治疗了。

女性批评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女人应无怨无悔地为男人奉献一切。这既是社会历史长期分工不同造成的结果,也是父权制社会男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教培养的结果。西方诗人拜伦曾经说过“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她的宗教和信仰,女人一旦认为自己“爱上了”便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菠菜和马冬梅发现自己爱上徐来和夏洛后,只要得到徐来和夏洛的一点回眸,她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很是受宠若惊之后就义无反顾地奉献着自己。梦中的马冬梅为了讨夏洛喜欢,即使被校花讽刺“东施效颦”也偷偷穿起白裙子扎起辫子,却在保护他时操起标枪砖头高喊着“臭流氓”的一根筋。她是在所有人都沉默时为他雀跃鼓掌的人,是在他尚且五音不全时侧耳倾听叫好的人。她于无声处为他的人生不知喊了多少次“加油”,为了夏洛肯“钻小树林”,肯“东施效颦”,肯玩失踪,不怕传染甚至肯爬窗探视病危的夏洛,现实中的马冬梅,虽然清楚夏洛这个人,天天无所事事,全凭老婆养,标准的渣男加软饭男,却不离不弃,任劳任怨,等待浪子回头,即使身怀六甲,也要承担起一切家务。菠菜与马冬梅走了九十九步,换来徐来、夏洛经历了现实中极难遇到的状况走了最后一步,夫妻才得以继续走下去。婚后徐来与菠菜,夏洛与马冬梅的生活中,菠菜和马冬梅的戏份太少,其实是《港囧》《夏洛特烦恼》的男性话语造成了菠菜和马冬梅的失语,徐来与夏洛的话语霸权完全遮蔽了菠菜与马冬梅的感受和需求。菠菜与马冬梅的形象也在男性视域中变得不完整。然而尽管二人在对待爱情上,对待婚姻上个个是敢作敢为、甘于奉献的英雄,但毫无例外都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所伤。从女性视角来看菠菜与马冬梅对徐来与夏洛这种男人的海纳百川式的宽恕,显然对女性有些不公。在菠菜与马冬梅这两个原配夫人不战而胜的故事设定下,虽然剧情结尾以大团圆收场,但男女地位的价值取向,仍然处于男尊女卑的传统礼教之中,不禁让女性批评主义者陷入深思。

在女性主义批评下对《港囧》《夏洛特烦恼》进行解读,以女性经验和女性思维来分析徐来、夏洛以及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不同,看中国当代女性的爱情和婚姻,看中国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女性的困境依然存在,女性在社会上,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生活得仍然十分艰辛。现代女性如果不觉醒仍然会遭遇悲剧。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性长期以来对自身处境所进行的文化反思为基础的。而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成长并不存在那么深厚、扎实的历史文化语境。与西方女权运动反抗父权制的政治立场的鲜明性和绝决性相比,中国没有声势浩大的女权运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注重女性自我的塑造,强调女性的主体性。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注重整体环境与文化传统的改造。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封建社会以男性中国封建制度长达数千年,父权文化一直在有意压抑着女性的知性。《礼记·内则》中记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史学家班昭(女),写了《女诫》一书对女性进行规劝,书的开头就写到:“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人下也”[3],虽然在毛泽东时代,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提倡“男女平等”“女人也顶半边天”,由于政府的强制宣传,转变了有些人的观念,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至少在表面上己被归类为“封建残余”,是需要被摒弃与去除掉的封建落后观念。但实际情形是两性平等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深入渗透到许多人的内心与价值观中。虽然我们一直以来就被教育着“男女平等”,每个人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平等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我们却明白这种平等政策的实施是以国家意志的方式强制实施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切不过是残酷现实中的美好理想罢了。

女权主义其实本身并没有问题,是女性对公平的追求,不是要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希望能够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益,但是如今很多人却曲解了“女权主义”的含义,把它丑陋化,仿佛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和想法。从历史中走来的男性已经习惯把女性视为自己意志的体现者,一些男性的思维和一些社会意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在沉重的男权压力下,古今中外女性形象的尴尬处境,到今天都没有停止。《港囧》和《夏洛特烦恼》就是明证。女神、女仆、荡妇,总而言之,古今中外女性形象是始终在其中艰难跋涉,不知何时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待现在炙手可热的文学艺术创作,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小说能够让女人走出被扭曲被异化的境地,女性不再是满足男性的生理欲望和生理需求的女神和奴仆,也不再是被男权文化的道德审判和道德诅咒下塑造出的荡妇、淫娃!优秀的电影、电视、小说能够侧重通过女性人格的主体性建构来张扬女权意识,追求性别平等。在这种主体人格的建构当中,使女性形象纷纷从扁平走向立体,从单纯走向复杂,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欲望对象走向欲望主体,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的与传统女性判然有别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女性解放和女权发展的新气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主旋律影视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DUT10RW303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主旋律影视剧研究”[项目编号:L12DZW017]、“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冰心:《关于女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185页。

[2]于东哗:《女性视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3]卢玲:《屈辱与风流》,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

(杜芳  辽宁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6024;王松巖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11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