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美化

2016-05-30孙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用语背影语文课

开启刍议之前,可以先谈一下古人的审美观,中国古代文人认同:“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敦煌变文集》)。这是符合中国古代审美标准的脸型,却不是今人趋求的“锥子脸”,我们知道人脸是不可能长成满月型的,而且在今人看来也不好看,这只是古人的一种审美理想。目前,教师们普遍认同:“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一说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探寻理想课堂的奥秘呢?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规律的一种完美追求,其本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正因为永远不能完美,却永远能吸引着教师去寻知。

吴功正教授是国内知名美学家,长期从事文学和美学史研究的作家,他的代表散文《阿里山纪行》作为苏教版语文选文,广为师生称颂。1991年,吴功正教授的《中国文学美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学作为美学现象的对象来研究,独立建制,成一学科,构建为自洽自律的“中国文学美学”。语文课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欣赏的大门,其必然也应当是美学的呈现范畴,教师的教学用语也必然是审美的载体。

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是教师优良素质的呈现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教学用语的文学化,更能体现语文课的学科特色,更能使语文课文质兼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针对教师课堂用语的直白化现象,提出“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文字教学的本真”这一论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其中,熏陶和感染的体现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新教育认为,“如果教师自身的魅力不能展现,那么他不仅没有给学生追求真理作出应有的榜样,而且更为遗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也将黯淡地度过”。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节点的处理。

一、导入性用语。其功能为明确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交代知识背景,激发学习兴趣等。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下同)《枣核》一文,筆者设计了如下用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泪别家乡,漂泊四海,孤独无依,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让我们共同分享思乡的名句,领略“思乡”作为文学作品永恒主题之一的无限魅力。”这样的导入既温故知新,又引人入胜,充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二、即时性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后,常常对学生的交流研讨要作点评。这个环节不可忽视,不能简单用对与错来判断,如果得出了共同性的结论,教师可以用点评来代替小结,取到归集知识、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小石潭记》,在研讨完第一小节,可设计点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小石潭,柳宗元心旷神怡,随缘自适,获得了美的享受。”第四小节则为:“大自然的美景浸润了作者的心灵,然而人生必须面对坎坷与起伏,被贬永州的遭遇使得他又敏感起来,所以才有了凄清孤寂的感受。”这样就把柳宗元身处大自然中的心理状态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又带给同学们语言的美感。

三、过渡性用语。起承上启下之功效,好的过渡,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与情感。例如《背影》一文,在学习完以“背影”为文章的叙事线索后,在感悟父亲无微不至的爱子细节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背影凝聚了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背影也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背影使我追悔与自责,背影也使我感激和思念。请你走进文本,去感悟儿子那一颗热爱父亲的心灵。”如此设计,简单精要,语言整齐,情感饱满,犹如一首短诗,一下子触动学生的心弦。

四、启发式提问。教师提问不能太直接化、功利化,语文课不同于数理化,有其独特的提问方式,应运用启发式提问。如《美丽的西双版纳》在拓展延伸阶段,可以设计训练,提出问题:“这是一片神奇富饶的土地,这有一个率性自由的民族。欣赏人间美景,领略傣家风情。西双版纳在远方召唤着我们。请你设计一条广告语,怎样开启我们的梦想之旅?”这样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顺利地进入反馈环节。

五、总结性用语。起提炼主题,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也是一堂课的完美尾声。《记承天寺夜游》笔者是这样总结的:“千古明月,映照的是古代文人的坦荡胸怀、磊落追求,通过欣赏承天寺月夜的美景,我们感受到苏轼对自然、对人生的挚爱与超然,让我们也拥有豁达豪迈、乐观进取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风雨,让我们心中永存一轮纯洁、清澈的明月。”可谓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品文与励志相结合;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升华了主题,达到了育人的功能。

《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那么我们对理想课堂教学的追求,就是希望在课堂上既重现这个“美”,这个“理”,又重现“判”与“析”的过程。

反观我们的课堂,有时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反而弱化了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其实,教师的语言是活的教科书,学生通过模仿与熏陶,能极大地提升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总之,语文教学应站在文化审美的立足点上,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

(孙勇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  226121)

猜你喜欢

用语背影语文课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两个背影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可怕的语文课
背影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山里的背影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