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林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016-05-30全刚
全刚
摘 要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林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做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提高林产品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当前林业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就制约印江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印江县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林业;可持續发展;资源保护;贵州省印江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明确了林业的“六个重要地位”。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目标。此后,印江县林业发展迎来了好的机遇。因此,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
1 印江县地理自然条件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境内最高海拔2 494 m,最低海拔378 m。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地处中纬度地带,受东南亚季风的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15~16.8 ℃,年降水量1 057~1 258 mm,年均湿度78%。地表裸露的岩石以碳酸岩为主,砂页岩、页岩、和砂岩也有部分分布[2]。由于充足的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土壤种类繁杂。境内有呈地带性分布的黄壤、山地黄棕壤、非地带性分布的石灰土、潮土、水稻土等5个类型65个土种。
2 印江县森林资源现状
国土总面积19.6万hm2,林地面积11.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7万hm2,灌木林地1.1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9.16%。森林植被有天然林和人工林2种,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针叶林、人工针叶林和人工阔叶林。主要分布马尾松、柏木、栎类、杉木和柑橘类等[3]。
3 制约印江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3.1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印江县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存在落后状况,在发展的过程中未明确社会及生态效益目标,忽略了对森林经济效益与特色的保护开发,未能基于森林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或完善相应政策法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与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未充分利用,缺乏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3.2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
受传统林业管理技术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依旧采用落后传统的森林管理方式,对森林科技的引用力度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先进的科技手段及设备使用较少,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森林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相对薄弱。
3.3 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印江县在进行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森林资源信息的收集,忽略了市场的导向作用,导致整体布局不合理、规模化生产力度不足、集约化经营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不健全,使印江县林业产业化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4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4.1 建立健全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合理调整森林布局和结构
森林分类经营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分类经营而进行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政策等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式。例如,公益林建设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方式,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商品林建设要调整其布局和结构,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木林,坚持集约化经营[4]。
第二,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使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和公益林的补偿资金的使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公益林的培育和管理。
4.2 建立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我国现行林业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严谨,在内容上存在遗漏、空白和不明确之处,亟需修改完善。首先,要坚持“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立法原则,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其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5],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组建“林业综合执法大队”,查处各类林政案件,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最后,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
4.3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二、三产业合理优化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加大开发深度,从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以县委、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打造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契机,狠抓城郊绿化和梵净山公路沿线的景观林带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和森林旅游业。
4.4 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全县林业人才队伍现状与林业快速发展的现实不适应。截至2011年底,全县林业系统共有职工158人,其中专业枝术人员71人,占45%;其他人员87人,占55%。由此可见,高层次人才较少,且分布不合理。因此,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极其重要。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方法,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围绕培养、吸引、使用3个环节,从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入手,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制定教育培训规划,不断拓展培训面,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与全县林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
5 结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发展林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林业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促进广大林农脱贫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多重价值,推进动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楠.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策[J].吉林林业,2011(10).
[2]唐志兵.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1(7).
[3]杨瑞芳.浅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
[4]杨亚军,李伟.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3(18).
[5]张启,聂忠伟.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林区教学,2007(2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