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作家对抗战的书写

2016-05-30刘靖之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抗战书写

刘靖之

【摘 要】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着这一特殊时期,富有责任感的文人们纷纷投入到抗战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许多作家从多个角度审视了抗战,结合自身经历和写作特点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从抗战书写的主题对数位作家针对抗战的描写进行浅析。

【关键词】现代作家 抗战 书写

抗日战争是现代文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事件,抗战时期诸多知识分子有着自觉的关注意识和参与话语,因为各自经验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各位作家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除却我们熟知的解放区抗战文学,我们在主流的战争叙事下还可以看到多元的描写,审视抗战大背景下小人物,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一、钱钟书的《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于1944年至1946年间创作的小说,也是抗战时期风格独树一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这部小说极具幽默、讽刺意味,并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围城》中的故事发生在动荡不安的抗日战争时期,小说主要描绘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类人物在这一时期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在这部小说中,抗战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钱钟书还描绘了中西文化的冲突等深层意蕴。留洋回来的学生在中西文化交织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别样的人生历程。钱钟书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矛盾进行了生动的揭示。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让他们成为尴尬的一类,其中的艰辛和酸楚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意味。这是对生活在中西文化夹层里的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的冷嘲热讽,在中西文化冲突的中国社会里,他们举步维艰,心有责任感却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围城》正是透过这种矛盾交织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冲突里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对当时抗战背景下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二、巴金的《寒夜》

小说《寒夜》是巴金写于1944年到1946年间的优秀作品。在这部抗战小说中,巴金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用充满深情的笔触书写出了抗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风云变幻,在浩荡的历史风云中,善良、宽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着艰辛的生活和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生。巴金通过描写这样一类人物,在偏冷的文风氛围里深刻地展现出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观念和心理,力图在社会背景下通过知识分子来塑造此类人物的典型,从而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巴金的《寒夜》中体现了一种凄凉的悲剧,这种悲剧震慑人心、引人触动。抗日战争中,面临着国难当头,知识分子这个阶层体现出了不同的选择倾向和价值取向,有的努力让自己投入抗战之中,有的成为叛徒,而有的安分却难求清净。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最后这样的代表,善良而又胆小,在抗战中不作为却又不得安宁。

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是沦陷区的小说家代表,在40年代的沦陷区,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使得她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了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张爱玲作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没有看到宏大的主流叙事和哀怨离愁,在战争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她用独特的手法写出了微小个体的生存方式。“倾城”是一种以战争被迫介入主人公命运的方式,白流苏与范柳原成婚的原因复杂,但是香港的沦陷促成了他们成为一对普通的夫妻。

张爱玲并不在意去描写战争,战争在她小说中的体现是表明了这种摧毁性的外力作用对人类微小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看不到当时主流的战争叙事和对英雄的描摹,这些都市小人物在战争的逼迫下,极其艰辛的苦求生存。因此,可以说张爱玲对抗战的书写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爱国的情感在鲜活的个体面前显得空洞。

四、结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知识分子率先肩负起民族救亡的任务。当时的中国被分为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解放区的主流抗战叙事弘扬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强调了全国各界人士努力抗战、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和意志。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放弃了之前文坛常见的对知识分子的书写,将工农兵作为创作的主要对象。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抗战英雄的宣传和抗战情况的记录,都反映了抗日战场的昂扬斗志和民众热情。在这种全民抗战的格局下,巴金、钱钟书、张爱玲等对小人物和知识分子的描写成为独特的风景线,为我们分析抗战文学中多元化的因素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途径,可以审视到抗战时期各类不同人物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于忠民.家国政治与抗战叙事——新时期“正面战场”抗日影视书写策略研究[J].学术月刊,2014(11):113-120.

[2]张武军.半殖民性与解殖民书写——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的历史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15(03):124-129.

[3]冯肖华.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文学史阅读与考察——对七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病象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44-48.

[4]邓伟.试析抗战时期左翼文学大后方书写的逻辑——以沙汀的川西北地域小说为例[J].当代文坛,2012(02):111-113.

[5]王晓芳.抗战年代的女性书写[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抗战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书写的快乐
书写春天的“草”
对书写笔的新构想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