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属植物栽培繁殖
2016-05-30严霖罗清梁春
严霖 罗清 梁春
摘 要:生石花属植物是一类娇小玲珑的多肉植物,近年来被众多爱好者广泛收集,但是由于育苗及养护难度颇大,涉入者不多。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石花属植物:花纹玉、日轮玉、大内玉及富贵玉,并从栽培基质及花盆选择、繁殖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生石花属植物的栽培要点。
关键词:生石花属 多肉植物 栽培繁殖
生石花属(Lithops sp.) 为番杏科(Aizoaceae)多年生小型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南部地区及纳米比亚的广大地区[1],常见于石砾及岩床缝隙之中。亦被誉为“有生命的石头”、“石头花”,因其独特的形态及绚丽的色彩被人们所喜爱。生石花属植物株形小巧,有两片高度肉质化叶片,对生联结成倒圆锥形,茎极短,顶端平坦且中央有裂缝,一般开花时从裂缝中伸出,午后开花傍晚闭合,第二天又开,开花时间持续4~6 d。生石花属约80个原生种,后经园艺学家不断杂交选育后出现大量的园艺栽培变种。生石花属是属于比较奇特的多肉植物,无论是叶子还是花朵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但其生长缓慢,管理复杂,栽培具有一定的难度[2],因此本文介绍生石花属植物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为下一步开展生石花属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几种常见的生石花属植物
1.1 花纹玉
花纹玉系是生石花属里的一个大系,花色为一般为白色,而肉质叶片上的纹路及颜色变化多样,大部分植株为中到大型种[3]。其中代表种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Top Red,中型种,体型为心形,花白色;叶顶面具有红棕色网眼纹路且有小斑点,侧面为浅灰色,Hiroshi Kobayashi于2004年建立该品种。后各个园艺学家通过对各种色彩个体反复杂交得到各种颜色选拔种,其顶面色彩有血红色、砖红色、橘红色、黄绿色体色、棕黄色、暗赤红色、紫红色等等。花纹玉系生石花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高,需要充足的光照,缺光易使肉质叶片徒长造成形体变性。常见品种有:橘红色的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Lateritia”、红褐色的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Summitatum”、泛蓝白色窗面的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Opalina”、红棕色的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Top Red及砖红色的L. karasmontana ssp. karasmontana v. karasmontana ‘Brick-Red等等。
1.2 日轮玉
日轮玉(L. aucampiae L. Bol.)为生石花属番杏科肉质草本植物,原产南非德兰士瓦省。单株对生叶联结形成倒圆锥体,个体大小不一,体型从中型到超大型都有,最大的单头直径可达5 cm。叶顶面通常为浅褐色至深褐色并有斑点,纹路略微下陷。花黄色,直径2~3 cm,花期9月。因其耐干旱、耐湿润、耐荫、不易徒长、夏季休眠不明显等优点,所以在生石花属中属于习性较强健的一种。日轮玉系比较常见的种有:南非的L. aucampiae ssp. aucampiae v. aucampiae“Danielskuil”、L. aucampiae ssp. aucampiae v. aucampiae “Rudesheim”、暗红褐色的L. aucampiae ssp. aucampiae v. aucampiae ‘Dark Wine-Red、黑褐色的L. aucampiae ssp. aucampiae v. aucampiae ‘Open Window、黑巧克力色的大窗面L. aucampiae ssp. aucampiae v. aucampiae ‘Nugget等等。
1.3 大内玉
大内玉( L. optica) 系番杏科生石花属,原产南非。体型属于中小型系列,花色为白色,叶顶面一般为淡绿至灰绿色,原生种的大内玉纹路比较单一,主要分2种,一种窗面干净,另一种窗面带有少量斑点。大内玉对湿热环境比较敏感,在此环境下生长易烂苗。比其他生石花蜕皮抽干速度慢。花期冬季。最早的园艺品种为红大内玉(L. optica ‘Rubra),耐晒喜少水。其余被大众熟知的有花色及体色都变异的L. optica ‘Rubragold、暗红色的L. optica ‘Rubra F3,dark red x dark red和速生的L. optica ‘Ruby等等。
1.4 富贵玉
富贵玉(L. hookeri v. hookeri) 原产南非,除个别品种为小型之外,大部分都为中型至超大型,单头直径最大为5 cm。叶顶面颜色有黄色、红色及棕色,有很多类似地理纹路,花色一般为黄色。此品种比日轮玉还要强健,非常容易栽培,不易徒长,体型易大,易成活。比较常见的园艺品种有绿色的L. hookeri v. dabneri acf ‘Annarosa (意大利)、黄绿色的L. hookeri v. hookeri acf ‘Envy(澳洲)、杏红色的L. hookeri v. marginata acf ‘Shimadas Apricot(岛田)、黄绿色的L. hookeri v. lutea cv ‘Aubarede(法国)、巧克力色的L. hookeri v. dabneri cv ‘Choc Top(比利时)及淡灰绿色的L. hookeri v. susannae(岛田)等等。
2 栽培技术与管理
2.1 花器选择
生石花对花器要求不高,但不宜选择过浅的花器,由于生石花的根系相对发达,生长完善的根系有植株的几倍高和宽。根据生石花的大小,在移栽时选择足够宽和深的花器,无论是陶瓷、塑料或是铁质的都可以,但是盆底最好有透水孔以便排水和透气。没有透水孔的花器不利于排水透气,易造成生石花的腐烂死亡。初养生石花的新手,推荐使用有多排水孔和较深的塑料花器。
2.2 栽培基质
生石花在原产地生长在石砾、岩床缝隙或是粗砂夹杂着碎石的荒滩中,其特点是透气、排水性良好且富含矿物质。人工栽培生石花基质配比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并富含腐殖质[4]。栽培基质以煤渣和泥炭土为主,辅以颗粒土、珍珠岩、粗砂、蛭石等。颗粒土可选择植金石、火山石、鹿沼土、赤玉土等。根据生石花的大小,适当调节基质比例和颗粒土大小。幼苗期的生石花,因其储水能力不强,栽培基质要求具有一定保湿功能,以煤渣为主前提可加大泥炭土和蛭石的比例,颗粒土宜采用1~2 mm大小;经过第1次蜕皮的生石花,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根系也逐渐粗壮和扩展开,栽培基质可加大颗粒土的比例,颗粒土宜采用2~4 mm大小。这种栽培基质的透气、排水性更好,也更利于生石花根系的进一步生长。基质的选择和配比没有固定的模式,遵循透气、排水原则的同时,也受栽培地点、气候、花器等的影响。在混合好基质之后加入少量草木灰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及呋喃丹灭虫[5]。
2.3 水肥管理
生石花的原产地在非洲南部,当地气候干旱少雨,植株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而进化成变态的肉质叶片以便于储存水分。生石花非常耐旱,因此需水量不高,但是不同原产地的生石花需水量不一致,尽量为生石花营造原生地的环境可以促进生石花的生长。幼苗期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阴雨天不用浇水,到了蜕皮阶段及休眠阶段要减少水量。夏季以早晨或晚上浇水为宜,冬季则在晴天的中午为宜,切记在烈日暴晒的中午浇水[6]。
生石花底肥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最好,而后混合油饼粕及过磷酸钙,既有微量元素又有氮磷钾钙肥,这样便养分全面使植株根系发达、叶型饱满、易群生、易开花结种。平时根部可施复合肥,叶面喷撒观叶花卉的营养液。一般施肥与浇水一同进行,半个月施肥1次,薄肥勤施,开花后暂停施肥。
2.4 病虫害防治
生石花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及叶斑病,腐烂病主要是浇水过多引起的,通过控制浇水量和增强通风预防,叶斑病则用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至600倍液后喷洒叶面。虫害有根粉蚧、蚂蚁和根结线虫等,根粉蚧和根结线虫出现后要对根部做重修处理并更换土壤,用套盆隔水来防止蚂蚁爬上肉质叶片。
3 繁殖
生石花的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生石花生长过程中,因为品种、气候、管理等因素,在原植株的旧叶中有可能会孕育出2片新叶,经过数年的脱皮生长,原本一棵单叶的植株,会分出越来越多的叶子,俗称“多年生多头生石花”,只有多头的生石花才具备分株繁殖的条件。由于多年生多头生石花受品种、气候、管理和栽培年限限制,并且多头的生石花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较少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时用锋利的刀片将侧株从连接处切开,将侧株置于通风处,待伤口晾干方可栽培。为防止伤口染菌,可用多菌灵溶液喷洒。新移栽的植株先置于通风散光处1~2 d,之后逐步见光进行常规栽培管理。种子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以4月中旬为宜,秋播以9月上旬为宜,生长适温在20~25 ℃。宜秋播,由于春播后的夏天高温季节,温度达到30 ℃时,生石花进入休眠期,不利于春播刚生长的幼苗,死伤率较高。生石花播种时用浅盆即可,盆下三分之一放置粗颗粒质料、陶粒或兰石等,上三分之二放细颗粒质料和蛭石,质料至盆口留边2 cm。播种前要先将配置的基质进行消毒,使用基质不多时,可将侵湿的基质放入微波炉高火消毒,也可放入锅内蒸煮10~15 min,之后用4 %的高锰酸钾侵泡1~2 h。使用较多基质时,也可直接用高锰酸钾溶液侵泡即可。由于生石花种子细小,可与细沙拌匀后撒播,不用覆土,可适当密播。播种后用保鲜膜覆盖以保持湿度,或用细铁丝制作小温室,放置在半日照之地3 d左右开始出苗,直到半个月可出齐,盆内第1颗种子萌发开始每天需揭膜透气1~2 h,观察基质湿度,在揭膜同时用含有多菌灵的溶液喷湿基质可保障幼苗成活率。待生石花苗出齐后,去膜见光,加强通风。需要注意的是,见光过程应该循序渐进,不可全天阳光直射或直接爆嗮,光照强度以绿苗晒到稍微变色为准。幼苗期忌潮湿,但不可过干,每次浇水适当加入杀菌剂可保障幼苗成活率,发芽1~2个月后方可施肥。实生苗长到2~4年方可开花。
4 小结
番杏科生石花属品种富饶,叶色缤纷多彩,每逢秋季小小的“石头”缝隙中开出黄、白、粉等色花朵,色彩娇艳,别有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和追捧。研究不同品种的生石花栽培和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广大爱好者和花户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进一步的选育种、品种和气候适应性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张生,风筝.生石花分类和栽培管理[J].花卉,2014(10):9-12.
[2] 张学森.番杏科多头植株培育杂谈[J].中国花卉盆景,2012(6):17-19.
[3] 谢维荪.由科尔编号再谈生石花分类[J].中国花卉盆景,2005(4):16-16.
[4] 王秀平,陆晓燕.多肉植物的栽培要点[J].广西热带农业,2008(6):58-59.
[5] 吕长波,吕明.生石花的栽培土壤和栽培盆器[J].中国花卉盆景,1997(4):17-17.
[6] 孙涛.生石花度夏的几点建议[J].中国花卉盆景,2007(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