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视角下的舞蹈反思

2016-05-30高立雄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舞蹈

摘 要: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大量运用,在给观众带来新奇的视觉享受时,我们的传统艺术正在被忽视和弱化。本文以央视春晚舞台上的舞蹈呈现为视点,来探讨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给舞蹈艺术带来的冲击和反思。

关键词:数字影像技术;央视春晚;舞蹈

自从1983年举办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每年大年三十收看春晚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欢度年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央视春晚的舞台更是一个拥有亿万观众所向披靡的超级大舞台,春晚舞台上任何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于国内外的艺术发展及艺术创作的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和导向性。

一、技术与艺术的博弈

随着央视春晚的逐年举办以及观众对春晚制作水平期待视野的不断提高,每年春晚过后褒贬不一早已成为公众意见的常态写照。在不断的求新求变中,央视春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舞台LED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春晚舞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舞台呈现。LED技术在舞美中的运用在2012龙年春晚中达到了一个高峰,360度三维全息背景,8000平方米LED显示单元,创下世界室内演播视效单元面积之最。以2012龙年春晚为例,几乎在观众对舞台上能看到的地方全部装备了全息LED屏幕。只要需要什么仙鹤飞燕、傲雪红梅、百花竞放等背景即可马上呈现。LED电子显示屏在1993年首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最初LED只是作为视频材料和同步视频图像的展示工具而已,与舞台美术背景视觉呈现几无关联。而今,LED技术不仅已经成为舞台表演的必要延伸和补充,甚至与表演者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以至于不少专家曾批评:“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者的主导地位已然被弱化,甚至沦为了众多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一环而已。”[1]特别是在大型的开场歌舞,齐舞竞秀大联欢节目中,舞蹈成了最大的被动者和陪衬者,舞者卖力的旋转成了视频背景中的圆点和移动的色块。舞蹈的艺术价值何在,同时更是对舞者和舞蹈文化的轻视。

央视春晚的舞台不仅仅只是一台晚会,在很大程度上它给国内外舞台艺术的发展及艺术创作将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导向。看看我们当前各大卫视舞蹈节目,各大节庆开幕演出中绚烂耀眼,变化莫测的背景及地板,多媒体LED视频技术无处不在,并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舞蹈艺术的呈现方式。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无可厚非,但技术永远是第二层次的,舞蹈艺术是表达人的情感。当今全国各大舞台演出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在舞蹈创作的许多环节中哪怕是服装都能是特殊材料制作的,在各种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使得许多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价值更加欠缺。在技术的炫耀中,舞蹈本身的艺术魅力正在迅速丧失,已经很难感受到演出本身带给我们的心灵感动。

二、实景体验与艺术想象空间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舞台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实现什么,如腾云驾雾、傲雪红梅、天崩地裂等等,当我们让观众坐在家里唾手可得、被动享受着编创者们的艺术创想时,也让观众的思维缩短了艺术想象空间的维度而增长了快餐式的填鸭式的艺术传播方式。在神奇变幻莫测的、时刻闪烁变化的全息背景中,观众的注意力不是在欣赏舞蹈,而是在看变化莫测的3D背景。2013央视春晚“数字虚拟技术”再次大规模全方位运用,360度全景梦幻舞美、让观众犹如观赏裸眼3D大片。因此网友精辟地总结道:春晚的舞台比节目好看,眼睛比耳朵受用。在上演了“飞天大戏”、“会跳舞的舞台”、“空中云梯”等等,观众的审美趋向被转移和模糊了。而最为追求艺术意蕴和韵味设计的舞蹈艺术,由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被目不暇接的全实景背景弱化和制约了。

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不乏经典的舞蹈作品,如央视“春晚”2005年的《千手观音》,2007 年的《小城雨巷》,2008年的《飞天》,2009 年的《蝶恋花》等等。在2005 年央视“春晚”的《千手观音》舞台背景是全息干净的黑色,给予舞蹈作品无限延伸的想象空间和纯净的视觉享受。2007 年的《小城雨巷》舞台背景运用了实景的江南建筑及活动白墙,营造了江南韵味的油纸伞与白墙青瓦,加上少女身上丝绸质地的旗袍,并经过光影的塑造和时空的剥离,在视觉中极具典型的文化符号特征。白墙犹如一张白纸,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最后舞台上“雨”的效果更让舞蹈湿漉漉的感觉生动沁入观众的心灵。2008年的《飞天》同样以单色调为主没有复杂多变的舞台背景,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2009 年的《蝶恋花》,由于舞台LED背景开始大量的使用而获得了空前的演出效果,舞台背景的美轮美奂,精美绝伦营造了一个变化莫测的时空意场,但在无限的赞美和惊喜过后,我们应该思索一下,假如没有LED高科技背景的使用,舞蹈还能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惊喜和赞美吗?此后2010年至2013年央视春晚舞台LED全息背景更是大肆的使用,2012年的大型舞蹈《龙凤呈祥》窃以为就是被超大的T形舞台,裸眼3D的背景所制约,同时运用大量的舞蹈演员,舞蹈艺术意蕴和想象空间反而没有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呈现。以上所述的舞蹈作品均是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加工和精细打磨的,而在有些开场歌舞,齐舞竞秀大联欢节目中在证明了LED高科技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广阔前景时我们的许多节目早已在高科技的背景包围下,成了技术的附庸和奴隶。在央视春晚绚烂的舞台背景运用中,无论是高科技衬托了舞蹈还是舞蹈依靠于科技的运用,我们都要尊重艺术的心灵感受和想象空间。

三、艺术本体回归与舞蹈反思

北大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关于本体论的解释是“本体论是人对自身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的一种不断发展着的、整体的、终极的看法,是追问生存的真理、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基。”[2]舞蹈是人最直接最单纯质朴的生命情感宣泄,我们在探讨和追寻舞蹈艺术的本体时,同样需要最简单质朴的方式,不要贪图奢华的舞台和绚烂的灯光,而迷失了舞蹈作品的本质内涵,很多让我们热泪盈眶感动不已的舞蹈不是奢华的舞台绚烂的灯光而是舞者唯美的肢体和情感的释放。舞蹈就要用舞蹈本身来吸引观众而不是其他高科技的包装和推进。当今许多的舞蹈创作者,很是热衷于新技术的追随,并想借助非舞的技术手段来增加舞蹈的新奇酷炫,殊不知是在折兵损将,渐失舞蹈的本质。就如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所说“不靠舞美的堆砌,也不靠灯光的炫目,而是注重发挥演员舞台表演的表现力。只有如此,舞台艺术才有可能具有艺术形式之美和艺术的感染力,才能体现艺术价值。”[3]同样舞台设计与运用应尊重并为舞蹈服务的原则,舞蹈艺术是最为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品类,是最耗费体力和最易伤筋动骨的艺术形式,舞者为了练习一个动作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经验和努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对于舞台的运用也到了臣服的地步,舞者常常是光足而舞,在舞台上的坐爬滚打,不择任何角落,只要有一束光就能忘情舞蹈。而现今的许多看似高大奢华的舞台,LED大屏无处不在,大面积安置,地板坚硬粗糙,无论舞蹈需要与否LED都能播放各种画面,LED大屏在其他节目大肆介入的同时,正在改变影响着舞蹈的艺术呈现。

我们感受过《千手观音》的纯净和《飞天》的空灵,舞蹈艺术作品追求的是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回味无穷的情感表达和崇高的艺术精神品质追求,绚丽夺目的数字影像技术的介入,不应是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破坏者。

而对于舞蹈创作和表演者,也是该反思和捍卫舞蹈艺术追求的本质所在。艺术的本质永远是真善美的追求,无论是舞蹈的需要还是舞台的需要,还是媒体的需要,当过度的高科技包装的介入,舞蹈藝术的本质和生产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当绚丽多彩的背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多彩的背景去掉或是让背景色调亮度变暗,让表演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央视舞台作为全球华人世界的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舞台,是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中国的优良文化艺术基因,引领艺术的深层追求和价值体现,传播美丽的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高立雄,男,硕士,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舞蹈教学与舞蹈创作。

项目基金: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14JK1228;

猜你喜欢

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舞蹈之美——姑鲁寨
梧桐叶的舞蹈
雪精灵的舞蹈
我和舞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