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授课的艺术
2016-05-30隋春娟
隋春娟
【摘 要】小学语文在授课当中的艺术主要表现为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的行动艺术以及教学的情感艺术,具体表现为课堂气氛、教学节奏、教学效果等方面。寓艺术于教学之中,将教学这门工作与艺术相结合,变教育为艺术,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生动;授课艺术
一、前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教学的艺术是教育者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因此,对教学艺术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研究一直是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研究热点。
因为小学语文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活泼的,生动的教学,因为小学语文中的艺术性、审美性强,所以,对其教学艺术美的开拓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它是当前有效增强语文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迫切需要。
二、小学语文授课中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小学语文语言艺术的内涵上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生动的、幽默的、优美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规范,吐字要清晰流利,用词要准确得体,表述要清楚生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以达到“语出惊人”的完美艺术境界。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以语言为载体,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就目前而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艺术,启发小学生的心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用语习惯,对于规范小学生礼貌用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三、小学语文授课中的行动艺术
(一)创造性超前思维与灵活的应变能力
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订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以及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者的头脑,尽管在课前做了缜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会不时地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因此创造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教师行动艺术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二)教师的表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能力或者说表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或者恰当的语气将情感表达的更加准确,使得课堂更加生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地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对课文的立度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剖析,都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激荡学生的心灵。
此外,若是一个教师神态亲切,自然加上专注和幽默的表演,那么就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此科目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师的互动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一堂课的主导,总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下的教学,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的目的。
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的目的,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小学语文授课中的情感艺术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老师会引导不同的课堂气氛,有的老师在授课时气氛沉闷,枯燥无味,而有的老师好情感充沛,将课程讲的妙趣横生,这就是教师是否在授课时将情感带入到课堂当中的差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情境感染学生,并且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设立体教学情境。学生在情感充沛的情况下能够将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并且将更多的正能量的东西吸纳进自己的思维中。
综上所述,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教育者的一种核心的要求,并且艺术教学,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时代是人生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的重要的阶段,将各种艺术教学手法拓展到课堂上,使学生在艺术教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泽洲.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2):102-102.
[2]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 2011(2):11-14.
[3]李敏.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高建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9):73-75.
[5]罗海兰.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之艺术方法[J]. 文教资料, 2008(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