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与创新研究

2016-05-30甘永诚王薇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

甘永诚 王薇

【摘 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等方面,结合重庆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实践 创新

重庆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2003年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学为主,以软件、电子信息、游戏动漫为特色,经济管理和人文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一直坚持独特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云计算、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动漫设计制作、电子商务、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与信息服务等专业领域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建校十几年来,学院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加大投入,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构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标准》的要求,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和学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32学时,以学生为主的互动体验教学16学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64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32学时,以学生为主的互动体验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知、信、行问题,让学生知其理、信其道、践其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实施了两个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教学方式互补、教学主体合力育人、知信行一体化导引。

(一)构建实施以教材为根本、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理论教学模式

学院聘请两名专家教授领衔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个教学团队。团队在吃透教材和调研学生基础上,梳理聚焦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研制教案和课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有的放矢地传道解惑。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为着力点,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开发《德能修养》互动体验课程,学院规定在早晨的第一节课时间,即原来的早自习时间进行。该课程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10个专题,以学生的演讲、辩论、朗诵、讨论、调研交流、讲课、比赛等多种活动方式开展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目前,学生积极性高涨,早自习出勤率高,综合素质教育已经初见成效。

(二)构建实施全程联动式课程化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按“四化”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一是课程化:在各类学生中开设3学分思政实践必修课,每学年1学分。二是全程化:大一到大三全程开设了思政实践课。三是体系化:构建实施了思政实践课校、(院)系、班三级组织运行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等“五观教育”为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自主学习、社团活动等四大实践成才导航计划为载体,引导学生实践成才;建立了自评、班评、师评三结合的考核体系和组织、经费、制度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四是规范化:完成了思政实践教学大纲、计划、教材、考核办法、师资、经费从无到有的转变,彻底改变了随意、零乱、分散、保障不力的实践教学格局。

(三)严格执行市委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学院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学军活动:我院大学生军训是学军活动的载体,军训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部分,总时间为1个月。二是大学林建设活动:先后组织师生在重庆花木世界等地进行大学林“基地建设”活动。三是带薪实习: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利用寒暑假,精心组织部分在校大学生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1个月的带薪实习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到巴南支行、巴南信访办等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四是“三进三同”:集中组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潼南县崇龛镇、巴南区接龙镇“三进三同”实践基地,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农民生活和农村现状,切身感受民生疾苦,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五是撰写社会调研报告。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我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为魂、三全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教育为根本、服务为核心、管理为基础的原则,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主题,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必选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

基于我院实施产教结合、学生第三学年将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职业指导》两门课程各以2个学分、32学时作为必选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幸福进取者为目标,实行“心理测试建档、讲授、咨询、自主学习、活动”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心理档案,采取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咨询和障碍性心理咨询。《大学生职业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的提升、择业就业指导、创业与职业适应四个方面,采取“讲授、咨询、自主学习、活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聘请了就业指导专家团队,按照模块式授课方式进行讲解,建立了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考核办法、组织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

(二)以选修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我院按照知识与能力、共性与个性两个结合的原则,以“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身心健康、特色文化、职业指导”五个板块构建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库和讲座库,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知识性传授和能力训练的选修课;同时,根据学生应知应会的共性要求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仅2014年就开设选修课40余门,选修学生达3000余人。

(三)采取“三三制”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我院形势政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规定为1个学分,采取“三三制”实施。所谓“三三制”:第一个“三”,即由宣传部、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部三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研究实施;第二个“三”,采取专家讲座、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三种形式,针对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明确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效维护了学院的稳定。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科学编制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1.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规划目标

我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构筑大学精神家园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战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

2.大力培育大学精神文化

我院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高校办学规律,重视学院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进一步强化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立命、文化育人、人才取胜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尽责守信求精创新”校训、“阳光进取正直大度”校风、“勤学善学践学”学风的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将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校训、校风、学风深入人心,鼓舞师生员工坚定信念追求卓越。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工程

我院将文化塑魂教育寓于文化品牌活动之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各类活动中,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现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八届体育文化节、五届宿舍文化节;每年还举办社团文化节、感恩节、英文经典配音大赛,以及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系列品牌活动;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举办正大人文讲坛,坚持每周一次讲座普及人文知识、传播人文思想、倡导人文方法、弘扬人文精神。

2.以服务平台为载体,实施人文关怀工程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我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大学生法律咨询与援助中心、困难学生资助中心五大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有效解决了学生在成长过程的困惑和困难。今年,宗申集团、浩立集团、巴南经济园区等企业募捐资助,向50名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资助8000元,直到其大学毕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树立榜样激励示范工程

我院十分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评选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宣传、褒扬教师先进事迹,培育优良教风和师德师风。将奖(助)学金颁发、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大会等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近年来,我院先后评选表彰优秀教师54人,优秀教育工作者32人,优秀辅导员26人,“三八”红旗手30人,优秀共产党员84人。年发放学生奖学金130余万元,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30余场次。

4.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工程

我院十分重视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我院首次申报“区级文明单位”,当年即被巴南区委区政府授予“区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巴南区委区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 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进入更高层次。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一是开展争当“三育人”模范和争当师德标兵活动;二是积极开展与辖区结对帮扶社区共建项目活动;三是深入开展以争当文明学生、模范执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活动;四是广泛开展以服务性部门和岗位为创建重点的窗口示范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海涛.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

[2]王文章.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周时梁.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1(36).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