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年
2016-05-30汪银泉
汪银泉
我的故乡在巴山一隅的水田坝,算巴山山系延伸段的丘陵地带。回老家团年,这是国人多年的习俗。
春节总给人甜蜜的向往,而故乡永远有说不完的亲情。当年节的诱惑把人晃悠得都有些疲倦的时候,那放假的指令一下,我就急急忙忙地携带着家人往故乡赶去。二十多年来,兄妹三人各居一方,尽管父母已去世多年,但兄妹牵挂,我们已约好今年在大哥家姊妹们团年。
年关三十,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在上午赶回到大哥的家里。对故乡的牵挂,像火山口的一股岩浆,既温热又具有杀伤力。姊妹间见面,那种亲情仿佛从血管渗透到脸上,除了久别重逢地欢笑,还有些燥热激动,眼框里滚动着温热的泪花。握手,擦泪,寒暄,一片祥和。
我附和着大家的情绪,待放下送给大哥的礼品和简单的行装,就独自站在大哥家小二楼的阳台上向全村眺望。我知道,老家,随着我的远离,现在已成为我的故乡。那小时侯住过的黑乎乎的土屋,背过的背篓,提过的竹筐,喝过的菜糊糊,啃过的生红薯,都已成为情感的某种追忆。而眼前所见的,则是平展的水泥路直通到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一幢小楼,虽说房前屋后不甚整洁,但楼还是蛮新的。此时的阳光温润地洒在村子的头顶,家家户户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各家的房檐下已挂上了红艳艳的花灯,门上已贴好了春联。似乎过年的准备已经就绪,只等着新年的钟声。
正午,我们兄妹带上儿孙,浩浩荡荡地到父母的坟头做完祭祀,回屋,大嫂就把团年饭摆上了餐桌。菜很丰盛的,有卤鸡、卤鸭、卤鹅、卤兔,有清蒸汉江鱼,大嫂还一再叮嘱,除了鱼是现卖,绝大部分的肉类食品都是自家饲养的,放心吃。待吃了一会凉盘,热菜陆续就上桌了,有肉丝蒜薹、有青椒肉片、有爆炒蔓豆角、有素炒山药。我在家偶尔也去菜市买菜,就蒜薹来说,年前就买到18元一斤。我对大哥说,菜整得这么好,过于丰盛,是不是太破费了。大嫂却说,忙了一年,过年就得过好,大家也有些年没在一块儿聚了,吃点贵菜那算啥。
团年饭吃到尾声,小妹就催着大家:酒有什么好喝的,赶紧把饭菜撤走我们好打牌。小妹的召唤立刻就得到了子侄们的大力响应,就连大哥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也跃跃欲试。大嫂责怪小妹:大家和和气气吃个团年饭,催啥?但最终还是按照小妹的意思,草草地收拾了杯盘碟碗,麻将哗啦哗啦地就被搬上了桌面。小妹即刻率领她那些侄子侄媳玩起了麻将。那些孙子、孙女就在院场燃放起了花炮,整个院落、整个村子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和大哥坐在火炉边烤火、喝茶,顺便也聊起了家常。我问到大哥的身体状况,大哥说好着呢。现在人人都有医保,住院费按一定比例国家给报销,他的年龄已过六十岁了,国家每月还给发几十元生活补助。只要不生大病,现在的日子还是很舒心的。
也许是大哥喝了酒的缘故,他与我聊着,我看到他苍老的脸上闪着红晕,额上的沟壑似乎有述不完的沧桑。我想大哥是真高兴,一来他对他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再者,兄妹几个今年回来过年,一大家人其乐融融,他觉着幸福美满。
麻将在我们的耳边响着,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聊天。我与大哥直聊到零点才去睡下。
像卸了枷的驴一般,没有了工作压力,年节在甜蜜的梦乡里慢慢地过着——真香!
大家都美美地睡了个懒觉。大年初一10点左右,大嫂已催过好几次了,我们才起床。吃了早饭,小妹说她昨晚牌打输了,饭吃了又战。我就邀上大哥到田间去走走。
真正的站在田间回望村子,发现,现在的村子确实很美,楼房一家比一家修得壮观,而且房户之间排序还基本整齐。多年已不回故乡,故乡单就外观方面的变化还真让人惊喜。
我与大哥向村外信步走着,也见着几个我小时认得的人,他们只与我点点头,算作招呼。多年在外,我已弄不清与他们如何称呼。倒是他们也不屑多看我一眼。也是,凭着人家那耸立的楼房,只怕是我在外公干一辈子也置办不了那样的基业。现实就讲究个实力,人家用平视的眼光看我一眼,已是给足了我这个游子的面子。但我走着走着,就胡乱的遐想,村庄走失的不仅仅是那些陈旧破损的老屋,更走失着人情味,似乎,那种亲热的老友旧情已在慢慢地淡化。
田野的油菜苗和麦苗绿中泛黄,我看到清冷的庄稼已不成片了。我问大哥,为什么有些田块还荒着。大哥说,现在村里强壮的劳力年过完都外出打工去了,留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孩子,种一季水稻还可以应对,要是再种油菜或小麦,三夏时节是没有劳力的,那会儿请工,一来请不到,二来工价又贵,种一季粮食,还不够支付请人的工钱呢。
我愕然,突然就想到留守的孩子的教育情况。大哥说,村里近十年没再出过大学生了。孩子多数是爷爷奶奶带着,只管孩子的吃穿,教育的事根本谈不上。很多孩子还不听话,多半初中上完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去了。
我与大哥无主题的闲聊,有时,也默默地走一阵。过了一会儿大哥又说,村里人现在讲个实惠,观念也在变化,干啥都一样,只要有钱花,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无病无灾就心满意足了。大哥言说的,村里人也是这么做的,够现实的。
按说,村里人满足于温饱无可厚非,只是我担心,经年不思进取的存续,这样的家族会不会苟安蒙昧。我不好与大哥理论,倒是暗暗地庆幸自己,通过上学读书,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固定的职业。当然,我的收入或许不及村里人外出打工挣得多,但少了些漂泊,多了些居家的温暖,更多了些甄别是非的观念。
聊着,走着,下午三点,我与大哥转回到家,大嫂又摆出了满桌的酒菜。兄妹子侄间又相互喝酒、劝酒。小妹却扳起个脸数着手上的零钱。她说,她又玩输了。她还说,这钱输了,年也没法过了,她得找机会摆场子往回搬。她要带她那一家人饭吃后就走。娘家现在也算是她的故乡,按她的意思,她回故乡没有捞到什么,她要去开辟新的挣钱的战场。
其实,我并不反对打麻将。我们常说,麻将如人生,从中娱乐或许也能体会一些人生的道理。比方说,有时叫停得很大,满以为可以和牌,却和不了,而边边卡卡,倒有杠花。在这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有时寻找一些情感宣泄的出口,比如玩玩麻将,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在竞技中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对了。
酒宴结束,小妹真的要走了,她要为钱去奔忙。都是独立门户自成一家的人了,也不便对她过分挽留。
小妹走了,我这一家也不便再单独扰烦大哥大嫂。
年节原本是亲情的一次认领,在无数个牵挂的日子里,我们渴盼着团聚,但团聚了,我们又不知聚在一块是为了什么,又需要什么,钱和吃喝这几样东西,似乎在无形地牵着我们过着日子。我感到,不光是我的故乡,在经济强势的区域里,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时候,精神层面上已经显出了一种困惑和迷茫,文化赤贫,似乎打打麻将,既是一种财力的显示,也是一种消费文化最好的娱乐。
责任编辑:代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