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研运行机制探索
2016-05-30杨晓华张栋华罗存陈智博
杨晓华 张栋华 罗存 陈智博
摘 要:近年来,高职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更加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如何使科研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探索一条科研运行机制,寻找适合高职发展科研的新途径。本文结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的实际,以服务聊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实现技术服务六融入为突破点,探索科研运行新机制。
關键词:科研;运行机制;科技服务六融入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聊城市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优势,以服务于聊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展开科研活动。从2013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科技服务六融入为突破点的科研运行新机制。
科技服务六融入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融入企业日常经营,向企业提供对口技术服务
根据社会、企业及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实训中心等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对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产品研发等项目。
2015—2016年汽车学院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承担企业委托课题6项,其中包含为企业进行高技能培训项目3项,汽车售后服务平台开发项目1项,汽车尾气排放改进项目1项,汽车钣喷企业安全生产示范项目1项。
针对这些横向课题,学院修订横向项目流程及横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设计了企业回访表,强化了横向项目的回访。通过组织召开横向项目经验交流会、“横向项目研讨”科研沙龙、科技社会服务研讨会、科技特派员经验交流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推动横向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融入企业产品升级,组建攻关团队提供科研支持
主持企业技术研发,建立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工艺指导与应用技术研发,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针对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遇到的技术难题—L型铝材弯弧时容易起皱和效率太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带头人组织团队深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与改进,设计出了配套夹具,解决了起皱和效率低的技术瓶颈。
科研与技术服务能主动适应行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能积极服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在服务中促进了产教融合,推动了与行业的对接及与区域的融合,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三、融入纵向课题研究中,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
教师积极申报纵向课题和申请专利,硕果颇丰。这些课题和专利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
汽车学院教师承担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项目2项、行业协会课题1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2项。
组织10余名教师到莘县、阳谷、东阿、冠县、东昌府区、高新区、茌平等科技局寻求到企业信息资源30多条。技术骨干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推动专业针对企业需求组织力量,深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困惑问题。通过深入科技局,深入企业一线,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为专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四、融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区域经济高级能人才需求
依托聊城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和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电聊城点,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2015—2016年进行了汽车维修工、钣金工、涂装工等5个工种1754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配合聊城市人社局、财政局开展金蓝领技师培训及鉴定工作,通过率达90%以上。
五、融入中职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发挥专业优势为交通学校、县级职业中专学校和技师学院等多所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培训和专业建设指导。
帮助交通学校69名学生通过了2014年职业技能汽车维修工(中级)鉴定;指导交通学校建设了1个汽车拆装实训室和1个汽车检测实训室;2名教师到交通学校进行示范课教学;帮助交通学校修订高级汽修班实施性教学计划。参与论证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帮扶了技师学院学生强化汽车维修技能培训。
六、融入区域重大活动,提升专业影响力
2013年6月汽车学院承办了聊城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汽车运用与维修分赛项比赛,包含汽车二级维护、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等4个项目比赛。本次比赛旨在选拔省赛队伍,共有10所职业院校的123名学生参加了角逐。
2014年10月承办2014“技行天下”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涂装赛事。本届职业技能大赛涂装工比赛分为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共计23名选手参赛,涉及职业汽车4S店维修人员、汽车制造业工人和教师等,大赛以“提升技能水平,实现跨越趕超”为主题,鼓励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钻研业务,提升技能,更好地为聊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015年1月聊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14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跨越赶超献计策活动”获奖人员的决定(聊社科联字[2014]10号),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1名教师榜上有名,受到表彰。
学院2名副教授结合聊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社会化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布局分散,新建、改建比例较小,建设水平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整合利用仓储类物流设施、注重物流园区周边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和组织实施物流园区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等建议,提交了“关于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受到专家好评。聊城市社科联(社科院)将筛选出的优秀建议以《领导参考》(聊城社会科学成果要报)的形式印发,并报送聊城市委、聊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融入探索了一套科研运行新机制。开创了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学院的科研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山鸣峰,马君.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和驱动力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04).
[2] 聂继凯,危怀安.高校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现状研究——以湖北省高校为例[J].创新论坛,2015(02).
[3] 彭刚.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机制探索[J].科研管理,2016(05).
[4] 李晓菲.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研究[J].学校管理,2015(09).
[5] 林娜.高职特色科研评价机制的重构[J].管理学研究,2016(05).
[6] 陈洪.推行“三有”机制,抓实科研过程管理[J].现代学校治理事例,2016(14).
[7] 慕静,王仙雅.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研究[J].人才与队伍建设,2015(02).
[8] 肖武.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5(01).
作者简介:
杨晓华(1978-),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张栋华(1995-),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罗存(1998-),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陈智博(1997-),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