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
2016-05-30孔德民
孔德民
摘 要: 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享有的权益也不尽相同。实习单位、实习学生、高等学校、应当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以明确三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出台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顶岗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顶岗实习;法律风险;人身伤害;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6)02-0064-04
1.1 经常帐户余额方面
进入21世纪,2005-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这一态势继续扩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数据:2005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 608亿美元。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较2005年上升,为2 498亿美元。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仍呈现“双顺差”。 经常项目顺差3 718亿美元。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 261亿美元。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 84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格局一直没有太大变化,虽然每一年度的数据有差异,但作为一个整体,其保持着强劲的顺差态势。探析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第一,外汇改革措施。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进行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实施经常帐户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一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中国贸易活动的规模和运行态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对外出口大大增加,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玩具、服装等) 和低技术产品(家电、轴承等)因其低廉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了不少海外市场,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帐户一直保持顺差且快速增长的局面。
第二,政策性因素。1998年以前,中国与世界上不少国家一样,主要实施的是相对比较保守的贸易政策,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出口的鼓励政策比较单一,通过出口退税等政策鼓励出口,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有限;二是进口政策保守,对进口采取一定的限制政策。但这一政策到了1998 年就开始遇到问题,由于国内需求不足且刺激手段有限,所以1998年我国开始调整贸易政策,主要是改变相对保守的政策而实施较为积极的贸易政策,特别是强调通过扩大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进而满足国内需求。这一政策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必须进口较多的产品,但同时中国更需要出口更多的产品。所以,从2005-2009年,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的局面就一直保持了下去,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政策性因素的巨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因素。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比较低,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今天,虽然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有了巨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附加值也在不断增加,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含量依然很低。再加上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西方国家不再发展或不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把其转移至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反而因为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因素,对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规模一直攀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经济结构的存在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资本帐户方面
我国资本账户方面总体来看,体现为外商在华投资增长和资本流出正轨渠道流出偏少2个方面。
1.2.1 外商在华投资快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6 -2009年,外商在中国非金融领域直接投资分别为:630.2亿美元、747.7亿美元、924.0亿美元、900.3亿美元,其中,2009年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这一局面的形成依赖3个方面。第一,由于我国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总量大大增加,经济活跃程度跃居世界前列,拥有大量的商机。在此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大大增强,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中国进行投资,甚至撤回其他国家的投资投入到中国。第二,中国各级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为了吸引到大量投资,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给予投资者,这些优惠政策降低了投资者的资本投入成本并消减甚至是消除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他们自然愿意加大在华投资的规模和力度。仅在外汇管理领域,我国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就包括:外资企业可以享受比中资企业优惠得多的待遇;在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差额内可自主对外借款,可自行对外提供担保;外债项下保值业务无需审批,从境内外资银行借用的外汇贷款可以结汇成人民币等。第三,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逐渐提高,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跨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和扩展,跨国企业逐渐渗入输入国的贸易活动,出口产品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产品,这在中国同样也不例外。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也是导致我国外来资本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3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外资通过各种方式大量涌入中国,在华的外国投资不断增长。
1.2.2 资本流出渠道狭窄,正规渠道流出资本偏少
根据外汇局披露的官方估算数据:1994年至2002年,我国“热钱”合计流出近4 000亿美元。看似数据庞大,但这些资本流出绝大多数是从非正规渠道流出。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截至2010年12月,外汇局共批准88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境外投资额度共计683.6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国正常流出的额度远远小于实际流出的额度。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国外资本流出的渠道比较狭窄。按照现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除了国家外汇储备经营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外,其他资本流出的渠道主要有2种:一是商业银行对外拆解,二是购买国外债券,其他渠道基本没有,而西方国家常见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渠道在我国尚未开放或者没有大规模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国居民手中拥有大量的闲散资金,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到境外进行投资,但由于渠道的缺乏,他们投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满足。在这一状况下,许多国内资本就不走正常的渠道,而采用非法渠道进行资本流出,或个人过境逃避海关监管,或化整为零将人民币或外币携带出境进行现金走私,或采用与境外投资企业或个人进行对向安排流出,或采用“地下”汇款路线汇出汇入。显而易见,通过这类渠道进行的资本流出入比通过银行结售汇兑等合法渠道进行的资本流出入更具有“非法”的特征,对国家经济稳定的影响也更具危险性。短时期内,这一现象还将继续存在。
2 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可以从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2个角度来分析。从短期来看,有其益处,大量收支顺差给我国带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并吸引一些先进的技术进入,从而大大提升了国内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从长期来看,持续的顺差局面对我国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2.1 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必然带来2个后果:一是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大量增加;二是人民币必然面临着世界各国要求其升值的压力。这2种后果看似矛盾,实则潜伏着“通胀”危机风险。与此相联系,需求量的增加和升值预期的存在,又会刺激世界各地的游资到中国进行投机性的换汇行为,这些“热钱”一旦套汇成功,中国外汇市场将会面临极大地动荡风险,甚至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面临着极大地动荡风险。这已经有过前车之鉴,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日本面临着类似中国面临的局面,当年的日元迫于压力而进行了小幅度升值,但即使是这种小幅度升值,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世界各地大量热钱强势涌入日本进行套汇,而大量的套汇行为又进一步催生了日元升值,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当时的日元汇率基本失守,这给日本的外汇市场和经济发展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可能带来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问题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
2.2 经济不稳定风险明显加大
2004年之后,由于国内信贷的不断扩张以及国内投资的迅速增长,我国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的压力正在逐步消失。但通货紧缩消失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以及在华外来资本的不断增长,再加上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这就导致我国的汇率保持稳定非常困难,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大量收购外汇而投放更多人民币,而这种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必然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处于不利地步,虽然通货紧缩消失,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通货膨胀。
2.3 外汇储备的成本与风险水平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固然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的额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其所付出的成本也在增长。这是因为一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之一是货物贸易收支顺差,也就是利用出口商品换取外汇资金,但这些资金实际等同于国内的物质以资金的形式存在国外,外汇储备的增加,就意味着从国内拿出更多物质来放在国外,外汇储备越多,放在国外的财富越多。因此,过多的外汇储备必然减少本国国民对物质资源的利用机会和效率。此外,外汇储备如果过度增加,必然影响到进口支付的力度和质量,就无法利用外汇资源来购买更多中国所需的技术和产品,这从某种程度上就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除了成本增加之外,外汇储备的风险水平也在增加。在当今世界汇率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巨额的外汇储备,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汇率变动的风险损失。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局势下,美元的强势地位已经衰落,中国大量以美元作为储备基金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水平大大增加,2002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 建议与对策
根据以上2方面的分析,我国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做出改革,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3.1 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加大进口力度
作为大国,经济发展应立足于扩大内需,出口占GDP 的比重将会呈下降趋势,继续支持出口可缓解我国的就业和内需不足的压力,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内部均衡,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继续支持出口。但同时,面对当前连续多年强势顺差的局面,当前更值得提倡的是进一步加大进口力度,增加进口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民福利和生活素质。当然,增加进口要取决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效果,要由市场决定,由企业自主选择。
3.2 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
首先是改革人民币汇率。大量的顺差给我国人民币的升值带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要积极的探索人民币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减少政府的干预,以便增强其市场弹性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其次,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质量。纵观国际收支,我国服务业和金融行业的顺差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以至国内较高的国民储蓄在回报率很高的情况下却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反而流向国外。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业还有许多的不足,市场的融资能力不足,金融工具数量太少,国际竞争力还不高,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实际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在以后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对新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努力提高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这将提高国民储蓄的利用率,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缩小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
3.3 加大力度平衡进出口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分析,我国如果要长期保持国际收支的良性发展,尽可能地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根本的做法还在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国出口产业基本上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以低价量大取胜,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这就导致在国际上我国的出口产业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率低,并且还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许多产业发展失去了自主权,对外依存度过高,现在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已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国内技术创新的贡献率只有39%。因此,中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同时加大与外国在技术研发上的合作力度,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主要是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高度,避免对外资和技术的过度依赖,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而导致“贫困化增长”。
参考文献
[1]于淑静.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7(2).
[2]邱兆祥,王海南.为什么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失踪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1).
[3]王元龙. 控制资本非法流出入的若干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1997(101).
[4]约翰·伊特韦尔,等.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5]佚名.资本流出渠道将有序拓宽[N].中国证券报,2011-01-25(3).
[6]阎坤,周雪飞.中国转型时期的“资本外流谜团”[J].财贸经济,2003(1).
Abstract: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re appears favorable tendency in the overall pattern of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which has indeed positive meaning, and negative meaning as well. In terms of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and capital accou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tendency and causes of general performan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ort and export, financial reform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surplus; capital; industry
(责任编辑:竺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