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2016-05-30王月扬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严肃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缺乏父母照顾,其成长环境十分恶劣。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见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治理对策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动,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的产物。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抚养,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但是,隔代抚养很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另外,老人由于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也会存在着对孩子照顾不周的现象。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情感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百出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不仅能够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而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见问题
1.1 人身安全问题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独自上学或者结伴上学,家长很少接送,导致有的留守儿童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出现伤亡意外。另外,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抚养,而老人的身体素质较差,精力也有限,能保证留守儿童不饿肚子已经十分不容易,无法对儿童做到事事看护。一些儿童在放学后去山林或者河边玩,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儿童的安全意识不高,很容易受到诱惑,有的儿童禁不住人贩子诱惑而被拐卖,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1.2 教育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问题。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缺乏家庭教育,家中父母双亲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并且,隔代监护模式下,农村地区大多数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教育儿童。另外,还要有些老人十分溺爱孩子,舍不得批评孩子,导致家庭教育不健全;
其次,学校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危害性,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最后,社会教育问题。在信息化社会,网络中存在着很多不良信息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危害。例如,留守儿童缺乏大人看护,而且自身自律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网络中暴力、低俗的信息的影响而产生不文明甚至极端的行为。
另外,农村地区的娱乐场所管理混乱,很多留守儿童进场进入游戏厅和网吧娱乐,而这些娱乐企业的老板为了将留守儿童成为固定的消费群体,采取给儿童优惠的服务,使得留守儿童沉迷于娱乐世界不能自拔,导致留守儿童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1.3 思想道德问题
首先,行为偏失。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祖辈管理,但是爷爷奶奶都十分溺爱孩子,倾尽所有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养成了留守儿童自私自利的性格。有些留守儿童十分调皮,不仅喜欢跟老师作对,而且认为上学毫无用处,十分崇拜街上的小混混,留守儿童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经常出入网吧和游戏厅,在学校说脏话,甚至出现逃学、打架等现象;
其次,价值观扭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语言和行为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孩子都是通过模仿父母来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然而,留守儿童缺乏模仿的对象,长期受到祖辈的溺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公德,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感恩之心,在生活中经常追求享乐,功利意识十分强烈;
最后,心理发育不健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心理发育不够健全,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十分自卑,不想与其他孩子交往,性格封闭,不够合群,不喜欢融入到大集體中。并且,这些留守儿童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在交际中戒备心较强,很难信任他人。
1.4 情感问题
首先,情感冷漠。大多数留守儿童要已经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但是,父母打电话的内容经常围绕孩子的学习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厌烦的兴趣,部分留守儿童甚至认为自己不需要父母的陪伴,情感上十分冷漠。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其他小伙伴也十分冷漠,难以融入到集体中;
其次,情感敏感。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十分敏感,尤其在有父母陪伴的儿童面前显得十分自卑,缺乏安全感,认为世界对他们不公平,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总认为别人在嘲笑或者指点自己,心理十分脆弱;
最后,情感孤独。留守儿童虽然不愿意与父母长期分离,但是不得不面对现实。而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父母的缺席使得留守儿童内心十分孤独,纵使有祖辈亲人照看也无法满足他们对父母的渴望。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2.1 教育问题成因
首先,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认为儿童受教育问题不重要,对留守儿童并没有太高的期待,甚至认为上学会花很多钱,孩子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些农村地区的父母只希望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能够自己走进社会,为家庭赚钱;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亲人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太低,怕孩子学习太苦太累,一味迁就孩子,很多留守儿童就是利用祖辈亲人的溺爱而逃学、不写作业,当老师问题起来的时候,留守儿童会要求爷爷奶奶为自己撒谎;
最后,学校教师缺乏对儿童家庭状况的了解,甚至不知道那些儿童是留守儿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留守儿童予以特殊照顾。
2.2 思想道德问题成因
首先,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主要指亲自关系不健全,很多留守儿童要要由于长期接触不到父母而对父母十分冷漠。并且,农村中很多家庭不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家长甚至自身存在着一些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导致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
其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部完善。农村地区十分重视考试学科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考上好的初中,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另外,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遵守职业道德,在实际生活中不遵守社会道德,难以为人师表,无法胜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2.3 情感问题成因
首先,自身因素。留守儿童的年龄比较小,缺乏情感调控能力,而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帮助,只能自己承受,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心里会压抑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形成心理问题,产生价值观念上的偏差;
其次,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父母缺失留守儿童的童年会导致留守儿童的成长缺乏指导,产生认知偏差。并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年龄加大,监管不到位,难以顾及到孩子心理的成长;
再次,学校因素。农村教师的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且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教师还要忙于家庭,在学校承担着好几项科目的教学工作,无法估计到每个儿童,忽视了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问题。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治理对策
3.1 人身安全问题对策
首先,应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为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向儿童讲解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使留守儿童能够自觉远离不安全因素。并且,学校教师应不断向留守儿童强调安全问题,并教会留守儿童应对安全问题的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救能力;
其次,加强监护人的监管能力。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留守认同监护人进行教育,使留守儿童监护人了解监管的内容,加强监护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高监护人的安全监护能力。
3.2 教育问题对策
首先,优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照顾,优化家庭教育,尤其在儿童关键学龄时期,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注重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引导孩子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积极了解孩子的生活细节,学习状况以及孩子的内心活动,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充分享受到父母的教育;
其次,优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根据留守儿童的常见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加大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当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积极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重视,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最新教育动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城市化建设的過程中。另外,政府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希望工程”、“一对一”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教育问题。
3.3 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首先,政府加强重视。政府应积极重视留守儿童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为当地的农民工提供充足的就近就业的机会,从根本上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使留守儿童能够接受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其次,优化家庭道德教育。为此,家庭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孩子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为此,家长应积极了解我国的优秀思想文化,用传统优秀思想来教育儿童,通过给儿童讲古代小故事,使儿童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儿童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起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且,父母应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确保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能够给留守儿童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
再次,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应积极了解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并根据这些思想道德问题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案,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另外,学校教师应注重留守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当发现留守儿童情感返厂变化时,应及时予以指导和教育,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氛围。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优化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整治农村地区的治安,净化文化环境,着重打击不法经营的网吧和游戏厅,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3.4 情感问题对策
首先,留守儿童应积极参与同学交流,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这是因为,儿童之间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情感和思想话题,相互交流能够分担彼此的烦恼,共同分享快乐,避免留守儿童出现自闭、孤独等现象;
其次,父母应加强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转变挣钱观念,重视孩子的成长,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陪伴孩子成长。另外,父母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现状,及时发现孩子的情感变化,应对孩子的情感变化进行及时的教育指导;
最后,学校应在学生管理中加强情感管理,积极改进刚性管理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生活。另外,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建立情感档案,及时跟踪并记录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进行针对性疏导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树天,杨步实.建设温馨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洪泽县教育局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05(Z1).
[2]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
[3] 熊水英.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江西省抚州金溪象山中学为例[J].农业考古,2010(06).
[4]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
[5] 王东华,张晓丹,陈付丽,汪海彬.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7).
作者简介:王月扬(1999-),女,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