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创新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2016-05-30刘秀梅贺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教育

刘秀梅 贺杰

摘要:研究生培养作为精英式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眼于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创新模式,首先从创新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对比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差距,然后从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与实践交流等环节中提出有益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75-02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就是国际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研究生培养作为精英式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已经不仅仅是把研究生送到国外去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就是要以国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标杆,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通过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的革新,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养、坚实的科学基础、敏锐的实践创新以及国际化的交流合作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

一、国内外研究生教学的异同

1.创新理念方面。我们的研究生在长期统一模式下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强,但是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欠缺。在科研训练中,研究生普遍缺乏超越导师甚至质疑导师、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不太愿意也不太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习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即使在课题组做学术研讨时,提问的学生也很少,能够提出有价值意见的更少,学术研讨直接演变成了讲而不问。而国外一流大学,他们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不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3,4]。笔者在荷兰University of Twente待了一年,课题组内部研讨很激烈,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导师作报告,大家踊跃提问,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问题。

2.教学模式方面。我国研究生的课程传授依然沿袭本科生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满堂灌”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中,教师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甚少,学生课堂参与度很低。考核方式主要是课程结束后的笔试和小论文,不注重过程考核。国外研究生课堂教学多采用引导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课堂上将大家分组,每次课后布置作业,需要组内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分工合作完成。在国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考核,课程中间布置各种presentation和project,考核比较严格。国外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个人能力,而且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体系方面。我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按照培养方案来制订,但是培养方案更新比较慢,同时,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比较固定,引入的新课程较少,紧贴学科前沿的课程更少,而且教材相对比较陈旧。国外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同于国内,例如美国机械专业的基础和设计类课程较多,涉及材料学、热力学、传热学、工程计算方法、振动学、信号系统等课程,而且每门课程的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和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此外,国外一流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任课教师自己设定课程大纲,具体到每次授课的时间、地点、内容、作业、考核标准等。国外研究生答疑课时较多,而课时数和教师课堂上课时间明显比国内要少,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及从事科研项目研究[5]。

4.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国外的研究生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事例与知识的结合,教学内容不仅包含大量的原始文献和经典学术论文,也包括一些经典的书籍,但是教学的重点在经典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的研讨上。国外专门开设实验技术之类的实验课程,并将它们设为专业必修课程,将实验的方法、技术和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讲授和学习。相反,在国内研究生教学中,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少丰富的应用实例。教材也比较落后,还有些学校大量选用本校教师出版的教材,内容滞后,而且不能及时反映学术前沿知识,跟不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二、研究生培養国际化的对策

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矿业院校的特色,从培养机制、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进行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对提高我校研究生国际化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生导师能力的国际化。加大教师海外访问力度,不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国际化的教学氛围,助推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力倡导“大师加团队”的人才集聚模式[5],形成团队优势,形成定期探讨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学术氛围;选派一批具有优秀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并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增强教师运用先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索多样的国际化教学模式。首先,教材国际化。要求50%以上的研究生课程采用中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全英文作业、全英文考试,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英文思维习惯,提高研究生用英文阅读、写作、理解和运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次,将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系统授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作业与小论文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讲授型、研讨型、研究型等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加深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再次,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外国留学研究生与中国研究生合班授课,推动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中外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要求外国留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论文研究,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学术报告,提高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3.开展多样的国际化合作。海外学者讲学是全面提高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讲课,使学生直接感受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能够为我们带来国际上本领域科学发展的新鲜空气,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标准。选派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国际交换生、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学校,选派研究生到国外攻读学位或联合培养等方式也是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此外,开启与世界一流大学学分互认政策,共同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本科生联合培养等项目合作,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期以上的海外学习生活经历。

4.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国际化。积极拓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国际化渠道,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合作项目,把关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要求其紧跟国际学术前沿;聘请国外教授联合指导校内研究生,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位论文的写作开展全方位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英文写论文,并邀请国外专家担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专家。

5.学生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以工程任务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相关知识完成科研任务,解决生活或者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和建立兴趣团队,增强创新能力和领导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国家级或者省级实验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思想贯通的创新实践教育机会。

三、结语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科学概念,具体实施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程设置是根本,教学模式要更新,考核方法需多元化。在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要紧贴每个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发展趋势,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研究生创新课程教学国际化体系,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研究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2]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

[3]万敏,冒泽慧,姜斌,王晶.基于国际化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4):49-50.

[4]杨韶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J].教育科学,2013,(2):73-77.

[5]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4):36-39.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聚焦港口国际化
题解教育『三问』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