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普及“接地气” 送学服务“润人心”

2016-05-30

求知 2016年2期
关键词:接地气文艺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东丽区委宣传部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区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利用市、区两级宣传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师资库和课题“菜单”,宣传普及党的最新理论,传播优秀人文社科知识,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这一经验做法在中宣部《每日要情》、市委宣传部《天津宣传》上刊发,在天津广播电台“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中推介,在《天津行政管理》杂志上专题宣传,在全市交流推广。

“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以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教育为原则,坚持“下移重心、延伸触角、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理论和形势政策课堂”“文艺课堂”“基层论谈”“百姓理论沙龙”等载体,用权威的声音解读热点、回应关切、凝聚共识。

(一)“理论和形势政策课堂”送理论进基层

送理论进基层,核心是搞清楚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迫切需要。“理论和形势政策课堂”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强化载体建设,以载体聚人气。

一是规范活动流程。制定下发活动规程,从背景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实施步骤、活动要求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明活动事项,便于基层掌握流程、申报课题和组织宣讲。

二是征集基层需求。发放调查问卷,围绕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时间、宣讲师资、基层培训方式、活动建议等方面,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征集学习愿望、宣讲需求和意见建议。

三是梳理意见建议。发放活动授课信息反馈表,设置“对授课的评价”“对授课老师的建议”“对讲座组织的建议”等内容,征集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基层普遍反映,“理论超市”宣讲贴近需求、针对性强、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宣讲老师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讲课认真、深入浅出。未来要更加深入社区、村队、学校等举办宣讲活动,宣讲内容要更加丰富,多举实例。

四是开展“菜单式”宣讲。建立完善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市、区两级师资库和课题“菜单”,设立了涵盖国情市情区情、形势政策、法律知识、经济金融、人生发展、教育管理、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健康养生、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多领域内容,共计330个宣讲课题“菜单”;选邀市级专家174位、区级辅导老师8位,面向全区各街道、部门、村居、企业、学校开展“菜单式”宣讲,用“小课堂”宣讲“大道理”。

(二)“文艺课堂”送文化到群众

“文艺课堂”本着“根植东丽沃土,文艺服务人民”的宗旨,通过实施“订单式”服务,多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派专家和区文联所属相关协会会员,以“专家讲座”“会员辅导”“传统艺术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为推动美丽东丽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是建立完善“文艺课堂”师资课题库。课题库涵盖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艺术、曲艺戏剧、摄影等9个方面34个课题,选邀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专家、老师34位,有力保障了“文艺课堂”的师资力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组织开展文学艺术辅导。“文艺课堂”面向全区各街道、社区、企业、军营、学校等群众文艺社团,重点帮扶纳入区“文艺百团工程”的业余文艺社团,对边远区域文艺社团给予特别关注,既组织综合性培训活动,也组织轻型、流动、快捷的艺术家小分队辅导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深入无瑕街道、军粮城街道、张贵庄街道、金桥街道、津门小学、职教中心学校、武警东丽支队、66356部队、十八冶等开展“文艺课堂”112场,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次。

(三)“基层论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东丽区委宣传部与《求知》杂志社联合举办“基层论谈”活动,搭建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的交流互动平台。

一是面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征文活动。围绕“四个全面”内涵意义和内在关系、市区两级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等方面,安排理论课题58个,累计征集理论文章89篇,切实深化了领导干部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征文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基层论谈”现场交流活动。围绕学习领会“四个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确定“美丽东丽建设、党的事业发展、城市化建设、民计民生、经济转型发展”5个专题,采取“单位交流、专家点评和现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街道战线、党群战线、城市化战线、社会事业战线、经济战线”五条战线开展了5场“基层论谈”。

(四)“百姓理论沙龙”打造百姓舞台

2016年,东丽区将探索“百姓理论沙龙”,既要请专家老师给百姓讲理论、讲形势、讲文化,也要充分挖掘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才能,让群众为群众讲理论、讲形势、讲文化,更接“地气”,探索基层自我教育服务的新模式,让“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更好地落地生根。

“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是面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的“量身定制、按需输送”式的宣讲形式。

一是导向鲜明、析事明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统一思想,解疑释惑。

二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针对对象化分众化要求,既满足机关学校企业需要又适应农村社区需求;既设置重大理论问题又选择百姓关切的热点;既借重本市理论宣传资源又用好本区理论宣讲队伍;既组织大报告、大讲堂又安排小宣讲、小咨询。

三是贴近实际、对接供需。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百姓,征集梳理群众需求,了解基层热点难点,确定重点宣讲题目。坚持“群众关注什么就讲什么”,根据宣讲重点和专家特长邀请宣讲人,做到“找合适的人讲,给适合的人听”。

“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通过“讲学”“送学”“导学”“带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确保学习效果。

一是深入浅出“讲学”。邀请专家对党的理论、形势政策、社科知识、优秀文化进行通俗化解读,用百姓易于吸收、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既有权威性声音,又讲贴近性疏导,给党员群众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

二是因需施教“送学”。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选题的策划,都充分尊重基层的需求、群众的期盼,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广大干部群众送学上门,做到“讲”与“需”严密对接,有的放矢。

三是讲求互动“导学”。避免简单的灌输式、“一头沉”,注重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解答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变“你说我听”为“我听、我问、我议”的双向互动,使宣讲更鲜活有效。

四是骨干力量“带学”。充分发挥本土“艺术家”“草根专家”“乡贤名人”的引领作用,用他们的修养才学、社会影响辐射带动身边的人,在家门口学理论、搞创作、唱大戏,自娱自乐,各得其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

“理论超市”进基层活动在增强基层群众认知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同时,紧扣发展主题和火热生活,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素养相结合,让党员干部群众学新知、懂新知、用新知,围绕大局,凝心聚力,努力把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建美丽东丽的强大动力,受到基层的广泛欢迎。

责任编缉:王克明

猜你喜欢

接地气文艺群众
1942,文艺之春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文艺范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节日畅想曲